目的:视网膜血管炎代表了是一组以视网膜血管的炎症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是机体感染或中毒后的非特异性的眼部体征。视网膜血管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观察到视网膜血管的渗漏及血管壁的着染。利用共焦激光扫描眼底镜(HRA),联合特殊设计的广角镜(视野可达150),对临床拟诊为视网膜血管炎和可疑炎症引起的视网膜血管病变进行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研究。
方法:
1、对象:我院门诊2003年7月至今,临床疑诊为视网膜血管炎或疑诊炎症引起的视网膜血管阻塞的连续患者,40例78只眼(1眼有玻璃体积血,1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男13例,女27例,年龄10~50岁,平均37.8岁,视力0.08~1.0,平均0.4。其中5例患者在治疗后进行了第2次造影。
2、仪器和方法:海德堡共焦激光眼底扫描仪(HRA),广角镜头(Ocular Staurenghi 230 SLO Retina Lens,主要技术参数:视角150度,放大倍率0.23)。按20mg/kg剂量给予20%荧光素钠溶液(广西梧州制药厂)4~6ml。第一步按常规(摄片角度为30度)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至静脉完全充盈,大约1分30秒,第2步,先后给两眼戴上广角镜,每眼进行连续摄取3秒(series),大约18张图像,选取12张图进行计算机平均处理(computer mean),得到一幅清晰的全景图像以供分析。
结果:
1、 通过广角镜造影,可观察到近锯齿缘的视网膜血管(返支),比普通的造影方法观察得更周边,更有整体观。
2、 经广角镜造影发现,患者有自觉症状的有67眼,但是在造影发现有病变的是71只眼,视网膜血管病变周边型的有26只眼,占36。6%,弥漫型的有35只眼,占49%,混合型(中周部视网膜无受累)有10只眼,占14%。未发现仅累及后极而周边无病变的病例。
3、 传统的造影方法,67只眼均可见到视盘高荧光,视网膜静脉扩张迂曲,荧光着染或血管壁荧光渗漏。11只眼在可见范围内未见明显血管改变。
4、 1例患者经治疗2个月后,双眼视力恢复至1.0,传统方法的造影发现视网膜后极部的血管渗漏明显消失,但在广角镜造影中却显示了中周边部至极周边部的视网膜血管仍有染料渗漏。1例患者的两次造影结果对比发现,周边病变范围明显扩大,而这在传统的方法中是不能被发现的。
讨论和结论:
周边型的视网膜血管炎,发病隐匿,有时只表现为轻度的黄斑水肿或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的造影检查发现不了病灶。但是使用了广角镜的荧光血管造影,就比较容易发现这些极周边的病灶,能尽早做出明确诊断。
HRA图像清晰度高,灵敏度高,但是由于机械局限性,拍摄周边视网膜略显困难,要想观察到锯齿缘部的视网膜血管几乎不可能。广角镜的使用恰好弥补了这点。它能完整的全面的观察到整个视网膜直至锯齿缘。在视网膜血管炎的诊断方面,尤其为周边部视网膜血管炎的临床诊断提供主要依据。但是由于放大倍率的原因,对于局部细节的观察不如传统的方法。因此,我们认为,传统的方法联合广角镜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将是最佳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