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近视眼的相对调节研究
作者:裘凯凯 吕…  文章来源: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325027  点击数1845  更新时间:2004/6/20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研究不同屈光度近视眼、不同近视发生年龄眼的相对调节及相关眼动参数的特点,探索影响不同近视者相对调节的因素,从眼动参数角度揭示近视所伴随的相对调节变化特点。 方 法:对84位年龄17-32岁的志愿者,分别行规范的主觉验光,在此基础上测量融像性交叉柱镜,远、近隐斜(并由此计算得到梯度性AC/A和计算性AC/A),负、正相对调节,单眼加正镜片至模糊值及加负镜片至模糊值(也即负镜片法调节幅度,)。根据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分正视组与近视组,并在近视组内部以-3.00D与-6.00D为界分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根据近视发生年龄,以15周岁为界,分早发性近视组与迟发性近视组。 结 果:1.正视组与近视组的比较:1)PRA的比较:近视组与正视组间PRA无显著差异(P>0.05);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四组之间PRA存在显著差别(F=4.258, P =0.009)。2)NRA的比较:近视组NRA显著高于正视组(t=-2.346,P=0.022);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四组之间NRA无显著差别(P>0.05)。3)FCC的比较:近视组FCC高于正视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8);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间FCC逐步增高,但无显著差别(P =0.116)。4)单眼加正镜片至模糊(RPB与LPB)的比较:近视组较正视组有较大的RPB(t=-2.955,P=0.005)与LPB(t=-2.268,P =0.027);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四组之间RLB存在显著差异(F=3.324, P=0.026)。5)单眼加负镜片至模糊(RMB与LMB)的比较:近视组与正视组间RMB与LMB均无显著差别(P > 0.05);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四组之间RMB与LMB无显著差别(P >0.05)。6)隐斜与AC/A的比较:近视组较正视组有较大的近负隐斜值(t=-2.111,P=0.039),较高的计算性AC/A(t=-2.278,P=0.027);近视组较正视组有较大的近隐斜、近负隐斜和梯度性AC/A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正视组与近视组间远隐斜无差异(P >0.05)。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四组在近隐斜及近负隐斜存在逐步增大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 早发性近视组与迟发性近视组的比较: 1)迟发性近视组较早发性近视组表现为较低的屈光度值(t=-2.771,P=0.009)。2) 迟发性近视组较早发性近视组表现为较低的PRA值(t=-2.373,P=0.023)。 3)迟发性近视组较早发性近视组有较高的FCC值、较大的远隐斜、近隐斜、近负隐斜值、较高的计算性AC/A和较低的梯度性AC/A值的趋势,但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 >0.05)。 4)早法性近视组与迟发性近视组的NRA、RPB、LPB、RMB、LMB均无差别(P >0.05)。 结论: 1.低PRA值可能主要源于高AC/A,而后者是平常屈光欠矫下低视觉调节刺激长期适应的表现。 2.近视者对模糊的敏感性低于正视者。 3.近视者辐辏性调节低于正视眼,而近感知性调节高于正视眼。 4.迟发性近视眼与早发性近视眼的眼动参数差异是两者屈光度差异的表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