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对21例(2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持续性角膜水肿的患者施行术前24-48小时前房穿刺,缓慢放液,术中抗代谢药物及巩膜瓣两端可调缝线的现代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结果 除2例无光感患者外,其余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术中,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角膜水肿应采取积极措施,术中,术后前房穿刺缓慢放液,术中抗代谢药物应用及巩膜瓣可调缝线联合的小梁切除术可以有效地减轻角膜水肿,降低眼压,挽救和保护视功能。
我国闭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较高,是青光眼的主要类型。青光眼致盲患者中,闭角型青光眼为开角型的10倍以上(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则上应用药物将眼压降至正常范围内再手术(2)。但部分患者用药物难以将眼压控制下来,仍然持续性角膜水肿。为减轻患者痛苦,抢救视功能,临床上常常需要在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但手术风险增大。我院自2002年对21例(22眼)入院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角膜水肿患者,施行术前或术中前房穿刺缓慢放液,抗代谢药物应用及巩膜瓣可调缝线联合的现代小梁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22眼)均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角膜水肿的患者,其中男6例(6眼),女15例(16眼),年龄55—79岁。入院前急性发作期角膜水肿持续时间(治疗或未经治疗)为2—40天。术前给予20%甘露醇(或布瑞德)及其他降眼压药物治疗24—48小时后,角膜水肿未消退。术前视力:无光感2眼,光感5眼,手动10眼,指数/眼前3眼, 0.1 者2眼。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经足量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后角膜仍持续水肿者,先行前房穿刺放液,24—48小时后再行小梁切除术,术中视患者情况给予干扰素或丝裂霉素敷贴,巩膜瓣两端缝合可调缝线。
2.结果:
2.1视力:除2例无光感患者以外,其余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有两例病人术后视力达0.8。
2.2 眼压:术后7天内有2例患者眼压> 21mmHg,经拆除一根可调缝线,按摩眼球后,眼压降至18mmHg以下。一例患者术后3个月眼压高达30mmHg以上,经用噻吗心安及按摩眼球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2.3 前房深度:术后仅有2例患者出现II度浅前房,经过保守治疗后,7天内恢复正常。
: 2.4 并发症:术后前房反应严重者5例,前房出血者5例,经对症处理后全部好转。术后7天拆除结膜缝线后,有2例结膜缝线未愈合,渗漏,经补缝后愈合良好。术后无脉络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出现。
3.讨论: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对视神经的恢复和预后与高眼压的水平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如经足量的降压药物治疗数小时内仍不能有效控制眼压即应进行降压手术,以抢救和保护视功能。延误手术时机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 严重的不可逆性视功能损害,而且高眼压持续时间越长,手术的危险性越大,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越多,手术效果也越差(2)。临床上我们常常遇到许多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患者经过较长时间的药物降压治疗后,角膜仍持续水肿,如果不给予及时的手术治疗,眼压长期不降,势必要导致视功能的损害。
本组21例(22眼)经足量抗青光眼药物治疗24—48小时后角膜仍水肿的患者,我们在手术的前1天或2天行前房穿刺,待眼压降低后行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可松解缝线及抗代谢药物的联合应用取得满意效果。我们的治疗体会是:(1)术前常规给病人口服镇静剂及肌注立止血以减轻病人紧张情绪及预防术中出血,(2)最好应在前房穿刺后的24小时内再次行小梁切除术,因为48小时后有些患者又出现角膜水肿。(3)术中尽量采用表麻+结膜下,上直肌麻醉,不用球后麻醉以减轻眶内压,减少球后出血、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脉络膜出血等并发症。(4)术中大部份患者采用干扰素敷贴,对有些充血严重,病程持续时间长的病人可用丝裂霉素,以有效抑制滤过区域的瘢痕形成。(5)术中可再次由原角膜穿刺口缓慢放液以降低眼压,在切除小梁组织后,如果虹膜脱出,可在脱出虹膜的基底部,做一小切口,以降低前后房的压力差,促使虹膜复位。(6)术中采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控制前房深浅及眼压情况。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属眼科急症范围,应争分夺秒地给予恰当处理,以免造成视功能不可挽回的损失。原则上应用药物将眼压控制后再施行手术治疗。但对于药物不能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持续性角膜水肿的患者,我们不应该消极等待,而是要积极抢救,尽早手术。只要我们处理及时,方法得当,就可以抢救及保护视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