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不同手术方法及疗效的观察
作者:买日尼沙…  文章来源:阿迪娅眼科专科医院830008  点击数1923  更新时间:2004/6/24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探讨滤过性小梁切除联合可调整缝线及丝裂霉素C的不同种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将130例(180只眼)原发性、继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行滤过性小梁切除术未联合调整缝线及丝裂霉素C。B组行小梁切除联合角膜缘可调整缝线及丝裂霉素C。C组行小梁切除联合穹隆部可调整缝线及丝裂霉素C。观察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前房、眼底、视野等,结果 随访3个月。在观察其疗效当中A组50例(60只眼)中手术成功眼为49只眼,手术成功率A组81.6%,B组50例(60只眼)中手术成功眼为54只眼,B组手术成功率为90%。C组30例(只眼)中手术成功眼为57只眼,C组手术成功率为95%,A组、B组、C组相对比有明显差异。对于高眼压、低眼压、超滤过、晶体膨胀、巩膜瓣及结膜瓣的粘连、脉络膜脱离、视力下降、黄斑水肿等并发症,C组教A组、B组明显减少。对于可调整缝线的难易程度及有关并发症的观察中发现B组可调整缝线预置程度难,在预置过程中,如观察不及时缝线可穿入前房,术后引起眼内炎等并发症。而C组可调整缝线预置简单,不存在穿入眼内的可能性,故避免了B组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结论 C组方法即能抑制结膜瓣及巩膜瓣的瘢痕化,同时有可形成弥漫型的滤过泡,并避免了术后早期滤过过强引起浅前房、低眼压、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地获得合适滤过及满意的眼压。C组方法应用及观察时间短,有待于进一步长期观察其疗效。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