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方法 选纯种新西兰白兔,采用自体对照及相互对照的方法,根据不同超声模式、不同超声时间,随机分别为A1、A2、A3、B1、B2、B3六组30只眼。应用AMO公司带有白星软件系统的Sovereign超声乳化机,分别采取间歇微脉冲模式及连续脉冲模式行超声乳化晶体吸除术。术前、术后即刻、2、6、12、24、48小时、1周、1个月裂隙灯观察角膜变化,中央部角膜内皮细胞反射显微照相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及数量的改变,术后即刻、1个月行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术后即刻行角膜内皮细胞活性染色。结果 1.裂隙灯检查:术前术后角膜均透明。
2.角膜内皮细胞反射显微照相;
(1) 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改变;各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大小均匀一致,多为六边形,相邻细胞连接紧密,边界清晰。各组术后2小时内皮细胞面积发生改变,3-5边形细胞增多,但无明显黑区。6小时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主要为肿胀、变形并出现黑区,改变程度随超声时间的延长而加重。24小时角膜内皮细胞形态部分恢复正常,部分扩展移行填充黑区,48小时基本填充完毕,1个月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稳定与术前相同。
(2) 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定量分析结果: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术后2小时与术前相比无差异(p>0.05),6小时以后数值开始下降,各组不同时间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六边形细胞比率:各组六边形细胞比率术后即刻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其余观察时间较较术前降低(p<0.05=)。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分别为A1组4.28±0.91,A2组6.63±0.82%,A3组10.35±1.68%,B1组5.20±0.82%,B2组9.32±0.92%,B3组13.46±2.28%。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分别为A1组4.74±0.63,A2组6.71±0.90%,A3组10.25±1.21%,B1组6.11±0.74%,B2组13.30±2.13%,B3组17.33±4.57%。A1与 B1比较无差异(p>0.05)A2与B2、A3与B3比较均有差异(p<0.05=)。
3.角膜内皮细胞扫描电镜结果:手术后即刻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轻度改变,呈近似六边形或非六边形,大小相近,边界清楚,表面微绒毛减少,分布不均匀。手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恢复近六边形,大小相近,边界清楚,表面绒毛分布均匀。
4.角膜内皮细胞投射电镜结果;手术后即刻核膜完整,核呈长椭圆形,与细胞长轴平行,核染色质不均匀甚至皱缩,线粒体肿大、减少,并可见内质网扩张,胞浆内吞饮小泡增多。手术后1个月线粒体肿大部分消失,吞饮小泡减少。
5.角膜内皮细胞活性染色:术后即刻细胞呈六边形镶嵌结构,细胞边界分红色,可见单个大的非六边形细胞及核兰染现象,内皮细胞活性率间歇微脉冲模式组97%-93.1%连续脉冲模式组97%-85.6%。
结论 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轻,大部分为功能性可逆转的损伤,修复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