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随访高度近视眼黄斑孔视网膜脱离手术眼轴长和黄斑区的形态变化,探讨伴有巩膜后葡萄肿的高度近视眼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的黄斑孔愈合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2001.1-2003.9年我院收治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后极部视网膜脱离病例31人32眼,年龄44-71(平均55.3±7.6)岁,术前屈光度-6.50-28.0(平均13.7609±5.6526)D。所有病人术前呈豹纹状眼底,视盘旁有近视弧,眼轴长>26mm。其中伴后葡萄肿者21人,不伴有后葡萄肿者11人。黄斑孔直径187-750(381.4348±157.8152)μm。除常规的裂隙灯生物显微镜和间接眼底镜检查外,应用A/B超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OCT)对术前一周、术后10天、1月、3月、12月和>24月的病人定期检查。随访时间9-32(21.46±6.89)月。结果 对高度近视眼术后黄斑裂孔愈合形态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根据黄斑裂孔区域有无视网膜神径上皮层缺损分为两型;裸露型与非裸露型。伴有后葡萄肿组患者裸露型多见,占17/21,而不伴有后葡萄肿的裸露型比例仅为5/11(p<0.01)。裸露型者视力较差(p<0.05)。2例术后复发,均为伴有后葡萄肿裸露型愈合者。经再次玻璃体切割联合手术硅油填充后视网膜复位,随访>6月,未见网膜复发。结论 术后OCT扫描的黄斑孔形态提示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与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形成机制不同,眼轴延长导致的后巩膜葡萄肿在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并是影响黄斑裂孔的愈合和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玻璃体切割术联合C3F8玻璃体腔填充是治疗伴有后巩膜葡萄肿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OCT下黄斑裂孔愈合形态的分型,对评价视网膜脱离手术的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