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与湿性型老年黄斑变性对比分析
作者:郑红梅  …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430060  点击数2306  更新时间:2004/7/2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探讨息肉状脉结膜血管病变( PCV)与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特征的区别与联系,以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4月~2004年6月诊断为PCV的15例(15只眼)及湿性AMD的38例(45只眼)的眼底彩照,荧光素血管造影( FFA),吲哚青绿造影( ICGA)和7例PCV及18例湿性AMD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7例PCV及13例湿性AMD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的图像资料及临床资料。 结果:15例(15只)PCV眼中男性10例(66.7%),女性5例(33.3%),年龄48~70岁,平均62.3岁,38例(45只眼)湿性AMD中男性28例(73.7%),女性10例(26.3%),年龄50~80岁,平均65.8岁。眼底检查见PCV患眼中11只眼(73.3%)见大片视网膜下出血,6只眼(40%)大量脂质渗出,4只眼(26.7%)见桔红色结节样病灶;湿性AMD分别有25只眼(55.6%),18只眼(42.2%),20只眼(44.4%),30只眼(7%)出现视网膜下出血、渗出、青灰色病灶、瘢痕形成。FFA检查15只PCV患眼中显示脉结膜血管和息肉状结构1只眼,出血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PED)7只眼,浆液性PED2只眼,ICGA检查均可见息肉样扩张病变,其中11只眼ICGA见脉络膜血管网与之相连;湿性AMD在FFA中显示PED14只眼,显示典型的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5只眼,ICGA显示典型的CNV为23只眼,均未见息肉状改变。OCT检查PCV患眼6只眼显示RPE和脉络膜内层呈穹窿状向视网膜神经上皮隆起,其下见结节状改变,AMD患眼均表现为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呈局部梭形或不规则的强反射带。MERG显示PCV患眼黄斑区反应密度较湿性AMD下降较轻,三维图显示PCV患眼中央峰降低,湿性AMD中央峰消失。 结论:PCV与湿性AMD有许多相似处,但PCV可能是独立于湿性AMD的另一种疾病,应慎重选择其治疗方案。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