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25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曲胺奈德标记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临床显著性黄斑水肿
作者:马 进 姜…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  点击数1457  更新时间:2005/5/28 17:59:49  文章录入:majin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探索25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曲胺奈德标记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临床显著性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 ME)的可行性,客观评价疗效。 方法 62例 (64只眼) 临床显著性ME患者,囊样水肿40只眼,弥漫性水肿22只眼。其中继发于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 34只眼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CRVO)9只眼,其中3只眼为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25只眼],继发于糖尿病26只眼,继发于葡萄膜炎1只眼,继发于黄斑前膜1只眼。其中继发于缺血型CRVO和糖尿病的患眼,术前均有眼底光凝史。所有病例术前均无屈光间质混浊,均经扩血管保守治疗2~3.5月,无显著改善。无论水肿最高点位于中心凹或中心凹旁,本研究均通过中心凹部位手术前后OCT、RTA及FFA检查,客观评定ME的演变。所有病例均在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操作中,充分剥离玻璃体后皮质,有黄斑前膜者予以充分剥离。采用0.1 ml曲胺奈德(50mg / 5ml)眼内标记视网膜内界膜,直视下剥除视网膜内界膜,剥除起始点偏离水肿区。术前将曲胺奈德离心10分钟(2000r/min),弃去透明上清液,术中用平衡液配至相应浓度,利用5号球后麻醉针头自制钩针钩开内界膜,25G视网膜镊替代内界膜镊撕除内界膜。术后随访4 ~ 7.5月。 结果 术中视网膜内界膜均剥除完全,部分剥离处出现“发汗”样点状血丝,均完全清除尽,无视网膜破裂及视网膜大出血的发生。术后第一天视网膜面残留的曲胺奈德均可完全吸收。末期随访, FFA黄斑区荧光渗漏均有不同程度的消退,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01~0.4,术后恢复至0.12~0.7,其中视力提高4行以上41只眼(35%),提高1~3行17只眼(45%),视力无改善6眼(20%)(其中4例继发于CRVO,2例继发于糖尿病有黄斑硬性渗出)。术前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670~451nm(542.8±147µm),随访末期逐步消退至292~145nm(255.8±61.4µm),差异有显著性(配对t检验;t=9.35, P<0.01)。其中2例继发于CRVO者术后2~3.5月后水肿复发,但水肿仍轻于术前。 结论 曲胺奈德标记有助于视网膜内界膜的剥离,同时可有效消除黄斑水肿的发生;继发于CRVO(缺血型)及伴黄斑硬性渗出的糖尿病性ME术后视功能愈后似乎相对略差;25G玻璃体切割系统的联合应用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远期疗效及水肿的复发率仍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长期随访。 关键词 黄斑水肿;内界膜;曲胺奈德;微创玻璃体切割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