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眼部最常见的并发症,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造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中发现,导致黄斑水肿的渗漏主要来源于微动脉瘤和扩张的毛细血管。目前对于已发生的黄斑水肿还没有理想的治疗药物。玻璃体切割术可以通过消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来缓解黄斑水肿,主要适用于激光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水肿。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黄斑光凝治疗对消除或减轻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有明确疗效,是目前治疗的首选方法,而黄光在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上优于其他波长激光。在方法上,ETDRS方案对可以有效的改善大多数DME,但对有些微动脉瘤不能成功封闭,因此有些水肿并不能消退,并且对微动脉瘤重复光凝会增加产生中心暗点和脉络膜纤维增殖、新生血管的危险性;改良ETDRS方案降低了前面方案的副作用,但对微动脉瘤的封闭并没有改善。本研究通过对DME患者随机进行高强度封闭微动脉瘤和改良ETDRS光凝方案治疗,探讨高强度封闭微动脉瘤治疗方案在治疗和降低DME复发是否优于改良ETDRS方案。
方法:1.将48例(91眼)DME患者随机分为高强度组(试验组)和改良ETDRS组(对照组),随访时间为1、3、6个月,于光凝前后进行视力、眼底检查和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查,比较两组在视力改善、减轻黄斑水肿及微动脉瘤封闭方面有何异同。2.对两组病人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进行中心30°视野光敏感度检查,比较两组中心凹光敏感度、中心10°平均光敏感度在治疗前后有何差异。3.对两组病人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检查,比较两组中央第一环b波振幅密度和a、b波潜伏期,及第二环平均b波振幅密度和a、b波潜伏期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1.光凝后两组在提高视力、减轻黄斑水肿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强度激光组由于原有微动脉瘤封闭不足而继续渗漏的5眼(10.9%),改良ETDRS组有14眼(31.1%)。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X2=5.642)。2.高强度组与改良ETDRS组中心凹光敏感度光凝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光凝后6个月,两组中心10°平均光敏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性下降(P<0.05),但两组下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3.光凝前后两组中央第一环b波振幅密度和a、b波潜伏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光凝后6个月,两组第二环平均b波振幅密度较治疗前显著性下降(P<0.05),a、b波潜伏期较治疗前显著性延长(P<0.05),但下降和延长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1.高强度激光光凝黄斑附近微动脉瘤与改良ETDRS光凝治疗方案在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同等有效,但高强度激光与改良ETDRS方案相比,对微动脉瘤的封闭效果要好。2.高强度激光光凝黄斑附近微动脉瘤与改良ETDRS光凝治疗方案在对黄斑功能影响上无显著性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