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暴露性干眼症动物模型的制作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
作者:田明霞,王…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点击数1650  更新时间:2005/6/2 10:43:42  文章录入:juliatian  责任编辑:毛进
摘要 目的 通过建立暴露性干眼症大鼠模型研究干眼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Wistar大鼠25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只鼠,按角、结膜暴露时间分为4组,每组5只鼠。通过睑缘缝线机械性阻止大鼠瞬目,暴露其角、结膜。于暴露后的0.5、6、24小时及1周分别处死每组大鼠,取双眼角、结膜及泪腺进行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研究,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角、结膜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bax及bcl-2的表达情况。对照组大鼠不进行处理,处死后取角、结膜和泪腺标本按实验组同样步骤处理。结果 研究表明,随着暴露时间延长,不同暴露时间段的大鼠角、结膜和泪腺组织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包括角膜上皮细胞层次增加、表层上皮细胞缺失直至形成浅层溃疡,基质新生血管形成、炎性细胞浸润,结膜上皮缺失、杯状细胞代偿性增生、炎性细胞浸润,泪腺代偿性增生肥大及炎性细胞浸润;透射电镜下见随着暴露时间延长,角、结膜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至消失并可见到凋亡的细胞,泪腺粗面内质网增生、线粒体肿胀、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研究表明,不同实验组大鼠角、结膜上皮细胞Bax表达阳性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增加,而Bcl-2表达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减少,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 角、结膜上皮细胞Bax表达阳性细胞数与暴露时间呈正线性相关(r=0.76,0.76,P<0.05),而Bcl-2表达阳性细胞数与暴露时间呈负线性相关(r=-0.57,-0.78,P<0.05)。结论  在暴露性干眼症的发病过程中,角、结膜上皮细胞缺失,一方面可能由损伤因素如眼表干燥直接引起,另一方面,干眼症角、结膜组织上皮细胞的凋亡很可能是导致组织破坏进而功能丧失的原因之一,细胞凋亡受相关基因的调控。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