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抗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曾庆延  …  文章来源:武汉爱尔眼科医院 430060  点击数1220  更新时间:2005/6/9 20:39:21  文章录入:young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从多种客观因素上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抗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00年9月至2004年5月间于我院行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436例542眼。详细记录其年龄、性别、青光眼分型、术前即时眼压、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以及相对晶状体位置。对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患者和其余患者在各组数据之间的差别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共发生恶性青光眼16例18眼,发生率为3.67%。发生恶性青光眼的患者与未发生组间在性别及分型上无显著差异(P=0.83,P=0.15),而在年龄和术前眼压上存在着显著差异,恶性青光眼组的年龄明显小于未发生组(P=0.004),术前眼压则明显高于对方(P=0.000)。恶性青光眼患者的眼轴、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都明显小于未发生组(P=0.001,P=0.018,P=0.002),但两组间相对晶状体位置无明显差别(P=0.080)。结论:年龄相对较轻、术前高眼压及短眼轴是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