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MMP-9在小鼠单疱病毒角膜炎新生血管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童林利  …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点击数1221  更新时间:2005/6/12 18:30:56  文章录入:yco828  责任编辑:毛进
[摘要]目的 探讨Balb/c小鼠感染单纯疱疹病毒-1(HSV-1)后,MMP-9在单疱病毒角膜炎新生血管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6 至8 周龄雌性BalB/c小鼠60只, ,实验前双眼前节检查正常。将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实验组:一、二组和对照组:一、二组。实验组采用乙醚吸入法麻醉小鼠,每只鼠均取右眼为实验眼。显微镜下十字交叉搔刮右眼角膜上皮后点滴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herpes simplex virus-Ⅰ)5μl (105PFU))于角膜上,按摩眼球并滞留20s。感染眼每日用氯霉素滴眼液滴眼。分别在HSV-1感染后的2、7、14天,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实验一组及对照一组小鼠,迅速摘除右眼球,做好时间标记,得标本经免疫组化方法处理后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阴性对照以PBS代替兔抗小鼠MMP-9多克隆抗体,方法照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小鼠感染HSV-1后MMP-9在角膜中的分布及其平均吸光度值。同样分别在各时间点处死实验二组及对照二组小鼠,迅速摘除右眼球,取整只角膜,做好时间标记,放入深低温冰箱保存。行蛋白质定量后得实验标本。通过酶谱分析的方法研究MMP-9在单疱病毒角膜炎各时间点表达变化。结果 裂隙灯下观察对照一组及实验一组各时间点角膜新生血管进行评分,临床评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抗MMP-9抗体染色阳性的细胞表现为胞质程度不同、基本均匀的棕黄色粗大颗粒反应,反之则为染色阴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正常角膜中MMP-9 弥散于基质层中,阴性对照无染色。实验组HSV-1 角膜感染后第2 天,可见MMP-9的染色位于上皮下基质层树枝状损害区或上皮抓痕处的炎性细胞和角膜细胞中,第7 天MMP-9的染色较第2 天增强,14天达高峰,小鼠角膜基质层可见大量新生血管,角膜基质水肿、溃疡。对照组MMP-9阳性染色明显弱于实验组。对照二组及实验二组酶谱分析数据统计学分析,实验组各时间点MMP-9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 正常无血管的角膜基质层在HSV-1感染后出现了新生血管,同时MMP-9表达增加。MMP-9在角膜感染HSV-1后基质层出现的新生血管形成的过程中起作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