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眼球后退综合征临床分析
作者:高玮 赵堪…  文章来源:天津眼科医院  点击数1896  更新时间:2005/6/13 15:50:15  文章录入:天津眼科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研究眼球后退综合征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并发症以及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连续收集1998年1月至2004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眼球后退综合征病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发病年龄、首次就诊年龄、家族史、临床发现等资料,临床发现包括受累眼、眼球后退综合征的临床亚型、眼位、眼球运动异常、双眼视功能、弱视、合并的其它异常、治疗方法和结果。采用Huber的眼球后退综合征分型方法。用同视机检查视网膜对应,Titmus立体图检查立体视功能。用三棱镜测量手术前后第一眼位斜视度。 结果:1998年1月至2004年5月总计57例眼球后退综合征病人在我院住院治疗。其中女性47.4%,男性52.6%。病人因斜视、眼球运动受限或歪头被发现患病,首次就诊年龄明显迟于发病年龄(P〈0.05〉。31.6%合并有其它异常:1.8%右束支传导阻滞,1.8%法洛四联症合并软腭裂,5.3%上睑下垂,12.3%下斜肌功能亢进,5.3% A征,3.5% V征,1.8% DVD。7%病人有眼部异常的家族史:斜视家族史3.5%,眼球后退综合征家族史1.8%,上睑下垂家族史1.8%。50.0%左眼受累,33.3%右眼受累,15.7%双眼受累。Duane I型最常见,占59.6%,II型和III型分别占26.3%和12.3%,眼球垂直后退综合征1例(1.8%)。第一眼位最多见的斜视为内斜(59.6%),外斜(33.3%),正位眼(5.3%),上斜视(1.8%)。眼球内转时合并上射14.3%,下射5.4%,有时上射有时下射14.3%。经同视机检查,正常视网膜对应占75.4%,视觉抑制和异常视网膜对应分别占12.3%和5.3%。57.8%病人双眼立体视缺如,22.8%有弱视。96.5%病人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内直肌后徙/悬吊,外直肌后徙/悬吊,内、外直肌后徙。手术后94.4%病人第一眼位斜视〈=15Δ,其中66.6%〈=5Δ。 结论:眼球后退综合征病人到医院就诊年龄显著迟于发病年龄。全身合并症不常见。多数病人视力良好并有良好的双眼单视功能。约1/3病例有上下射现象。各型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均可通过内/外直肌减弱术得到改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