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黄斑视网膜前膜OCT图像观察
作者:朱蓓菁 吴…  文章来源:上海和平眼科医院 200437  点击数2084  更新时间:2005/6/13 21:17:57  文章录入:和平眼科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应用OCT观察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图像特点,动态监测黄斑部结构变化。 方法: 2002.12~2005.1在本院门诊临床上拟诊为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患者50人,54眼。特发性前膜31眼,继发性前膜23眼。所有患者行OCT、直接或间接眼底镜、眼底照相;7眼行FFA检查;3眼行B超检查。13只眼病程随访,最短2周,最长1年。 OCT采用黄斑快速扫描程序,和/或线性扫描程序。病人取端坐位自然瞳孔检查(屈光间质不清、无法固视者才行散瞳检查)。所有图像由计算机处理后储存。 结果:OCT观察到黄斑前膜的形态特点:46眼表现为视网膜内层上高反射光带;2眼呈视网膜内表面团簇状表面粗糙的强反光;7眼两者兼有。与视网膜距离:可完全贴附;也可局限贴附。局限贴附的可骑跨于视网膜上,也可受牵引指向玻璃体腔。膜的反射强度可高于神经上皮层,也可与神经上皮层相似。膜的厚度不均。 OCT还观察到前膜往往伴随以下图像特征:黄斑中心凹增厚;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海绵样水肿;假性黄斑裂孔;板层裂孔;全层裂孔;神经上皮脱离;VMT; 本组病例有13眼进行了随访,治疗眼组经OCT扫描可明确观察到膜的消失,牵引的解除和黄斑水肿的消退。未治疗眼组可观察到膜形态的变化及黄斑形态的改变。 结论:OCT从组织细微结构上清晰地显示了黄斑前膜的特征,从横断面上展现了膜与视网膜内层的结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和手术方案的选择,治疗后黄斑结构变化的监测提供了客观的定量的分析,发挥了其他检查设备无法替代的作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