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弘扬上医治未病思想,加强近视眼早期预防
作者:郑荣领,…  文章来源:北京嘉铖视欣近视防治研究中心  点击数2752  更新时间:2005/6/15 19:46:27  文章录入:zhengrl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近视眼是近乎不可逆的。中医“上医治未病”思想对于近视眼的防治具有特殊意义。本文的目的是加强近视眼的早期预防工作。方法:根据近年的眼科视光学研究成果,探讨如何根据中医“上医治未病”理论,加强近视眼的早期预防工作。结果: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使学生的近距离作业负担大大加重,这是目前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大力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视力健康,预防近视的基本手段。近年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凸透镜的近视抑制作用远远强于凹透镜的近视诱导作用。虽然尚需大量的临床证据证明其近视预防作用,凸透镜是目前最有希望的近视控制器具。配戴适宜的低度凸透(阅读)镜(reading glasses)读写,可以通过造成人工近视,有效地预防近视眼。由于近视以后戴凸透镜视远模糊,并有可能使外隐斜增加,配戴凸透镜预防近视眼的最佳时机在近视之前的“未病期”或称“隐性近视”时期,这也是“上医治未病”理论的具体体现。我国著名眼科前辈林文秉、徐广第教授非常重视动态屈光与近视力的检测工作,徐广第教授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设计出了近视力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光学玻璃迅速发展,光学镜片突飞猛进,已经能够出口。改革开放后,各地眼镜店迅猛发展,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医院眼科的验光配镜服务也日趋完善。近用镜的验配已不成问题。然而,多年来,眼镜给人的印象是“越戴越深,戴上摘不下来”。人们对于眼镜的恐惧根深蒂固。对于配戴眼镜,许多人包括学生及其家长总是极力避免,直到再眯眼睛也看不清黑板了,才不得不配一副。目前眼科专业界对于近视学生配镜的主要顾虑也是过早配镜会“弄假成真”,主张通过严格医学验光,排除假性近视,极力避免过早配镜,避免配深了。然而以凸透镜预防近视,尚未为专业界普遍接受。近年的国外资料亦表明,以近用(阅读)镜预防近视,问题不在于该方法的科学性是否足够强,不在于人们是否能够负担得起,而最大的障碍存在于人们的文化观念。人们苦苦追求的是高技术含量的高科产品,对于以妇孺皆知的“老花镜“防治近视往往不屑一顾。人们还担心凸透镜可能使已经减退了的近视眼调节力更加低下,可能通过增加近视患者的外隐斜加重其视疲劳。新的研究表明凸透镜可以刺激调节力增加,凸透镜防治近视的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实际上,我国劳动人民应用凸透镜有着悠久的历史,至少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已经将冰制凸透镜用于取天火,用于艾灸防治疾病。至少早在汉代,我国已有水晶石制凸透镜。至少早在宋代,人们已知将凸透镜用于阅读。治病之道同治国。将荀子 《王霸篇第十一》中的“主道治近不治远,治明不治幽”用于近视眼防治,也是在开始大量从事读写作业前配一副适宜的近用凸透镜,而不是等到近视已经发生,看远不清楚了,配一副远用凹透镜。“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近用(阅读)镜即为从事大量近距离读写工作的可假之物。结论:作为中华文化开端的《易经》与中医最早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均注意研究生命的发展规律。《易经》明确提出“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黄帝内经》明确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唐代药王孙思邈进一步指出:“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无论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的“扁鹊见齐桓侯”还是《吕氏春秋》中的“扁鹊论医”的故事,无不说明了预防医学的宝贵。新中国在预防为主的正确方针指引下,在包括近视眼防治的预防医学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也取得了极为宝贵的经验,预防医学已经深入人心。市场经济体制下,预防为主的国家卫生方针遇到严峻挑战。然而,预防胜于治疗。对于近乎不可逆的近视眼的防治,认真贯彻国家卫生方针,大力弘扬中医上医治未病思想,眼科学与学校卫生学有机整合,建立健全近视眼防治体系,积极开展近视眼的早期预防,是近视眼防治的正确方向。未病先防,近用低度凸透镜是目前最有希望的近视预防器具,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