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为了提高眼底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探讨误诊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05年间收入的30例临床诊断为眼底肿瘤的病例资料。
结果 眼底肿瘤26例,恶性肿瘤24例,占眼底肿瘤的92.31%,其中视网膜母细胞瘤19例,占恶性肿瘤的79.17%,脉络膜黑色素瘤5例,占恶性肿瘤的20.83%。良性肿瘤2例,占眼底肿瘤的7.69%。非肿瘤性病变误诊为肿瘤或良性肿瘤误诊为恶性肿瘤者4例,误诊率为13.33%。19例病理结果证实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病例治疗方法为眼球摘除。其中3例分别于术后1年、3年和6年复查时仍健在,且未发现全身转移情况;1例发生乳腺转移;6例于术后1至2年内死亡,其中3例死于颅内转移,2例死于肝转移,1例死于恶性淋巴瘤。5例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均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方法为摘除眼球。随访结果1例于眼球摘除术后4年复发,2例分别于术后1年和3年死于肝转移。误诊病例4例,其中临床诊断为RB,病理诊断为Coats病者3例;1例临床诊断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病理诊断为视网膜下出血。
结论 眼底肿瘤绝大部分为恶性肿瘤,眼内原发性恶性肿瘤全部是RB或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表现, X线、B超、CT、MRI,眼球内穿刺活检,患者血清和房水的酶学检测能明确诊断和肿瘤的分期。眼底肿瘤的治疗方法除外科手术外,目前多采用综合性治疗,如放疗、化疗、冷冻、激光、免疫及光动力学等,亦取得了较好效果。误诊原因分析:Coats病是主要的误诊病种。视网膜下液的病理学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房水和血清中神经无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检测有助于Coats病与RB的鉴别,必要时可在眼球摘除前行细针抽吸活检术。对病史的忽视、对无视力者眼球保留价值的轻视是误诊的主要原因。总之,加强医学知识的宣传教育、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病史和无视力眼球保留价值的重视、临床与基础研究水平的提高对于减少眼底肿瘤的误诊和漏诊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