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应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体前囊膜细胞外间质的改变及其与囊膜通透性改变的关系。
方法:将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环形撕囊所得的晶体前囊膜,共计30例(来自眼库的3个正常眼的晶体作为对照),放入10%福尔马林固定24-72小时后,用醇溶伊红轻染10秒钟。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后,做三色染色。采用微波等方法修复抗原后,用免疫酶法和抗四型胶元、间质金属蛋白酶(MMPs,MMP-1 & MMP-3)、TNF-α,IFN-γ等的单克隆抗体做免疫组化染色。最后用显微镜观察并通过数码照相记录结果。
结果:正常人对照晶体前囊膜的研究发现:1)周边部和中央部(瞳孔区)的厚度基本一致(约为12µm),组织均匀一致、一般无任何破坏迹象;2)组织化学三色染色囊膜基质呈较淡但均匀的天蓝色(中央与周边无差异);3)四型胶元染色呈强阳性且均匀一致,在囊膜最外层有增厚层;4)MMP-1,MMP-3等间质金属蛋白酶和TNF-α,IFN-γ等炎性细胞因子在晶体上皮和前囊膜基质内免疫组化染色呈阴性或弱阳性。针对老年性白内障晶体前囊膜的细胞外间质的研究显示:1)中央部(暴露于瞳孔区)前囊膜的厚度较周边部有所变薄,形态结构出现各种改变;2)三色染色在中央部囊膜前1/3-2/3出现异常染色,提示该部位的囊膜胶元纤维存在异常变性;3)中央部囊膜前1/3-2/3的四型胶元染色出现脱失;4)中央部囊膜前1/3-2/3的四型胶元脱失部位,出现MMP-1, MMP-3等的异常表达;晶体上皮细胞内MMP-1,MMP-3等表达大大增强;5)TNF-α,IFN-γ等炎性细胞因子在晶体前囊膜前1/3的部位出现异常表达。
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老年性白内障晶体前囊膜的中央瞳孔区存在四型胶元脱失现象;证实了晶体前囊膜细胞外间质屏障结构损坏,乃是引起晶体囊膜通透性改变(老年性白内障发病的最早起因)的物质基础。深入的研究更进一步找到了造成四型胶元等细胞外间质蛋白脱失的主要原因是:该部位和晶体上皮细胞内MMPs的过度表达和异常激活。TNF-α,IFN-γ等炎性细胞因子在晶体囊膜表面的异常堆积,提示炎性细胞因子可能是造成MMPs激活的罪魁祸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