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结膜松弛症临床与基础研究
作者:张兴儒 …  文章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普陀临床医学院眼科 200062  点击数2362  更新时间:2004/3/30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探讨结膜松驰症发病机制,寻求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利用Schirmer试验、泪河测量、BUT测定、荧光素活体染色、眼表知觉敏感度检查,用99mmTc04-动态显像比较结膜松驰症与对照组眼表泪液学改变。观察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蛋白芯片检测泪液蛋白质组。比较四种不同的手术疗效。结果:Schirmer试验中结膜松驰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膜松驰症组泪河、BUT、荧光素活体染色、知觉敏感异常较对组多,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膜松驰症组T1/2值(292±198)明显大于对照组(110±38),差异有显著意义(t=3.58,P<0.01)。结膜松驰症组结膜病理组织学表现为结膜上皮增生,弹力纤维减少及慢性炎症等病理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膜松驰症超微结构改变主要是成纤维细胞功能改变。结膜松弛症泪 可能有某些蛋白质的缺少和/或存在某些特异性蛋白质。手术后随访6月,结膜新月形切除术组有效率87.5%,眼轮匝肌移位缩短术组有效率66.6%,结膜缝线固定术组有效率75.0%,结膜切除羊膜移植术组有效率60.0%。结论:结膜松弛症有泪液学改变。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弹力纤维减少,结膜成纤维细胞功能改变,手术治疗结膜松弛症有效。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