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家族性开角型青光眼致病基因筛查与功能研究
作者:魏雁涛、…  文章来源:中山眼科中心  510060  点击数1703  更新时间:2005/6/20 15:55:33  文章录入:zhshgj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通过对GZ.1家族性开角型青光眼家系致病基因进行定位并筛查突变基因,并对突变型致病基因进行体内外功能研究,旨在通过揭示这一典型青光眼家系的遗传本质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线索。方法:利用全基因组扫描、单倍体型分析、基因测序方法对GZ.1家族性开角型青光眼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定位筛查;在野生型TIGR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基础上,利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Pro370Leu突变型TIGR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转染体外培养的小梁细胞,分别检测野生型以及突变型TIGR蛋白在细胞内外的表达量及其亚细胞器定位,细胞骨架蛋白的形态与分布,小梁细胞迁移能力,并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利用阳离子聚合物(PEI)介导野生型以及突变型TIGR基因体内转染小梁网,分别于转染后1d,3d,7d,14d进行小梁组织病理学切片、免疫组织化学、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小梁组织的结构改变。结果:GZ.1家族性开角型青光眼家系的致病基因定位于1号染色体的TIGR基因,TIGR基因存在Pro370Leu突变型;经Western blot分析检测证实,培养上清液中突变型TIGR蛋白的细胞外分泌较野生型明显减少;荧光免疫组化证实突变型TIGR蛋白以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积聚体形式存在于胞浆内;突变型TIGR基因转染小梁细胞中微丝束粗大并向胞膜处边集,纽蛋白在核周的分布明显减少,而在胞膜处的分布则变得不连续、不规则、呈散在点状;划痕实验结果显示突变TIGR基因转染小梁细胞迁移率较野生型以及正常对照轻度下降,与细胞内肌动蛋白丝再分布及周边部集聚相一致;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突变型TIGR基因体内转染小梁细胞,出现内质网扩张、线粒体水肿、细胞凋亡、脱落。结论:TIGR基因为GZ.1家族性开角型青光眼家系的致病基因,Pro370Leu突变为该家系的致病性突变,与该家系早期发生、病情严重的临床表型高度相关,可以作为一种检测家系成员青光眼发病危险性的早期基因诊断手段;Pro370Leu突变型TIGR蛋白在小梁细胞胞浆内以难以降解的积聚体形式存在,并对小梁细胞造成毒性作用,导致小梁细胞功能异常,可能最终导致了GZ.1家系青光眼的发生。 关键词:家族性开角型青光眼,TIGR基因,基因筛查,基因功能 通信作者:葛坚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眼科中心,510060 本课题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271386)、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项目(No 200446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No. 021823)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