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的长期疗效观察
作者:唐仕波 赖…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点击数1043  更新时间:2005/6/20 23:52:23  文章录入:laidoc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IMH的长期解剖和视功能变化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方法:采用回顾性非随机的连续病例研究。2000年1月-2004年3月间在我院被诊断为IMH并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的术后随访时间≥12月的78例78眼被纳入本研究。观察裂孔闭合情况、视力以及手术并发症。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78例78眼中男性30例30眼,女性48例48眼;年龄: 43-73岁,(平均58.39±7.55岁);II期15 眼(19.2%),III期 36眼 (46.2%), IV期27 眼(34.6%);病史1-6个月(平均3.01±1.59月);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05-0.8(平均0.2);术后随访12-37个月(平均19.28±6.62个月)。 术前裂孔直径105-819μm(平均437±233μm)。78眼中76眼完整的剥除了裂孔旁的内界膜,2眼部分剥除。78眼中3眼由于术中晶状体混浊较明显,影响玻璃体手术的能见度,联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第1次手术裂孔闭合率为97.4%(76/78),第1次术后未闭合的2眼,在第二次手术将完整内界膜剥除后裂孔闭合,二次手术成功率为100%(78/78)。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1.0(平均0.4),视力提高≥两行者57眼(66.7%)。术后视力在6个月之前可逐渐提高,6个月后基本保持稳定。统计学分析表明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间差异具有显示显著性差异(p<0.05)。78眼中12眼术前视力≥0.5,其中II期10眼,III期2眼,病史1-3个月(平均1.8±0.8个月)。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5-0.8(平均0.6),裂孔直径105-440μm(平均 260.75±95.21μm)。术后随访12-19个月,平均随访14.75±2.73个月。术后12眼裂孔均全部闭合。随访期间最佳矫正视力为0.6-1.0(平均0.8)。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143-182μm(平均145.57±33.26μm)。并发症:术后一过性眼内压升高5眼,经药物治疗后正常。术后早期晶状体后囊下皮质混浊6眼,随访中恢复透明。最后一次随访14眼出现明显的晶状体核硬化,屈光度增加-1.0――3.0D(平均-1.5D)。4眼在随访期间白内障明显加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本组病例未发生晶状体损伤、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期间未见闭合裂孔再次裂开。 结论:内界膜剥除治疗IMH手术的长期疗效稳定。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在术后早期视力逐渐改善,术后6个月后基本稳定。早期手术更有利于术后视功能的保护和提高。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