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角膜营养不良小鼠模型的鉴定
作者:王宜强 刘…  文章来源: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 266071  点击数1560  更新时间:2005/6/29 11:22:19  文章录入:aya610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对角膜营养不良小鼠模型进行组织学、遗传学鉴定。 [方法]获得一角膜营养不良小鼠家系,Balb/c遗传背景。杂交传代方法观察其遗传特性;对病变角膜进行组织学、超微结构检查;从脾脏组织提取全RNA后反转录为cDNA,分段扩增可疑基因(TGFBI、CHST5或MIS1)片断后测序,或提取基因组DNA,对可疑基因片断进行特异性PCR扩增后测序。 [结果]最初获得的角膜病变个体,雌雄两性均可发病。约8周龄时开始出现病变,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均位于角膜中央偏内眦处。裂隙灯下可见病变角膜表现为斑块状或龟板状粗糙外观,难以判断病变在角膜的层次。病变角膜组织学切片显示病变主要侵犯基质层和上皮层,电镜观察显示病变部位上皮基底层细胞与基底膜分离,其间布有新生毛细血管,可见散在出血和吞噬细胞;基底膜明显增厚,半桥粒结构消失,基底膜下可见条带状无构造样高电子密度物质沉积;基质层可见大量新生血管,管腔内皮完整,血管内可见大量红细胞;基底膜下基质部可见大量巨噬细胞,基质纤维排列紊乱或消失。病变部位对应的内皮细胞结构正常。发病个体与正常C57小鼠杂交,F1代均无病变,提示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特征。纯合子发病小鼠TGFBI全长cDNA测序检测到位于第七外显子处的两个已知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未发现任何其他序列多态性或突变。对外显子7附近基因组序列测序,发现在外显子7的下游100碱基内含子范围含有6个单碱基突变、一个三联体突变和一个单碱基缺失。这些突变在发病Balb/c个体内表现为纯合性,在F1代小鼠内表现为杂合性。对另外两个人类常见角膜营养不良致病基因CHST5或MIS1的小鼠同源基因检测,未发现其外显子或内含子序列在病变小鼠内有任何变异。 [结论]建立了一种角膜营养不良小鼠模型,为阐述人类角膜营养不良的病理过程和实验性治疗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TGFBI基因变异可能是发病的遗传基础,具体机制正在研究中。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