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天津市河北区6-15岁儿童屈光参差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王海英  …  文章来源:天津市眼科医院  点击数2264  更新时间:2005/6/30 16:08:22  文章录入:天津眼科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了解各年龄组儿童屈光参差的检出率,并比较儿童屈光参差患者与远视、正视,低中高度近视状态下的双眼视功能状态的差异。 方法:样本来自我院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按2岁一个年龄组抽取6-15岁儿童3569名,其中男:1798人,女:1771人。在争得其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视力及屈光状态的检查。利用NIDEK手持自动验光仪分别在睫状肌麻痹前后测其屈光状态,并由有经验的视光师在麻痹后进行检影验光。睫状肌麻痹剂采用美多丽P。统计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方差分析及卡方分析。 结果:1.屈光参差(等效球镜度至少为1D)的检出率按年龄组依次为14.60%(14-15岁)、11.76%(12-13岁)、10.47%(10-11岁)、7.88%(8-9岁)及3.42%(6-7岁),随着年龄的增长,屈光参差的检出率增加,X2=44.182,p<0.005;2.远视组(等效球镜度≥+0.50D),正视组(等效球镜度的绝对值<0.50D)及低度近视(-0.50D≥等效球镜度>-3.0D)、中度近视(-3. 0D≥等效球镜度>-6.0D)、高度近视组(等效球镜度≥-6.0D)的立体视有逐渐下降趋势,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与低度屈光参差(等效球镜度<3D)组差异亦无显著性,但与高度屈光参差组(等效球镜度≥3D)差异有显著性, p<0.05。3.各年龄组的立体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1.随着年龄的增长,屈光参差的检出率增加,提示我们应及早注意屈光参差发生的可能因素,提前预防;2.儿童存在较大的屈光参差也会引起双眼视功能的下降,因此要早期的合理矫正。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