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真菌性眼内炎一例
作者:李炳震 马…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眼科中心  点击数1658  更新时间:2005/6/30 20:48:48  文章录入:bingzhen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报告一例真菌性眼内炎,并分析其发病原因.方法:报告一例眼内炎的诊疗过程.患者男性,49岁,入院前15天自觉发热并伴有左眼胀痛及左侧头痛,3日后,左眼视力突然明显下降,曾于外院就医,并行前房穿刺检查,具体过程不详。于我科就诊时,以左眼葡萄膜炎(急性视网膜坏死?),左眼玻璃体混浊收入院。入院查体:Vos HM/1m, Jr7不见,NCT(os)14.2mmHg,角膜清亮,KP(+), Tyn(++),瞳孔药物性散大,晶体清,后部玻璃体混浊,眼底不可见。眼部B超:左眼玻璃体混浊,左眼玻璃体后脱离(见图1)。入院后给予地塞米松局部点眼/球后/球周注射及地塞米松、左旋氧氟沙星、无环鸟苷静脉点滴治疗。用药一个月内眼部情况波动中呈下降趋势,视力进一步下降直至无光感,眶压饱满,触痛,眼睑及球结膜水肿,颞下方角膜穿刺口形成浅白色瘢痕,KP(++), Tyn(++++),5:30~6:30前房积脓,玻璃体混浊加重。B超示:左眼玻璃体混浊、脉络膜水肿并伴局部脱离(见图2)。头痛及眼痛难忍,口腔出现粘膜白斑,后背出现红色丘疹,经皮肤科诊为“激素性毛囊炎”。考虑为真菌性眼内炎,停用激素及抗生素并于全麻下行左眼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发现玻璃体内充满白色脓汁及脓团,视网膜前尤为粘稠,不能与视网膜分离,视网膜血管呈黑色。切除玻璃体后硅油充填,并给予万古霉素1mg+二性霉素B5µg眼内注入。术后给予伊曲康唑口服治疗。结果:玻璃体涂片:多量真菌菌丝,粗长有中隔。真菌性眼内炎诊断明确.术后随访7个月,患眼无光感,无活动性炎症表现.结论:此病例由于病史不详及眼内大部结构已造破坏,故而原发病难以明确.但通过对临床表现、诊疗过程及术中所见的分析,该患者以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可能性最大. 与发病以来局部与全身即持续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广谱抗生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免疫异常和菌群失衡有关.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