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局部使用TNF--α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对实验性单疱病毒诱导的小鼠脉络膜视网膜炎的作用
作者:梅海峰1 …  文章来源: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430060  点击数2122  更新时间:2004/5/12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激素类药物是目前治疗葡萄膜炎的主要药物,但有其局限性,而基因疗法则是治疗葡萄膜炎前景较好的方法之一,TNF—α是一种重要的致炎细胞因子,本文主要探讨局部使用TNF—α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对实验性单疱病毒诱导的小鼠脉络膜视网膜炎的作用。 方法 取30只BALB/C小鼠,麻醉后右眼前房内注入1×105PFUⅠ型单疱病毒,诱导产生脉络膜视网膜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只小鼠左眼分别于病毒感染前1天,感染后1天,感染后4天球结膜下注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TNF--α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对照组15只小鼠在同样的时间球结膜下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于病毒感染后10天处死所有小鼠,观察其临床表现,组织学改变及免疫组织学变化。 结果 单疱病毒感染后10天,治疗组15只小鼠中有3只小鼠左眼表现出葡萄膜炎改变,对照组中则有13只小鼠左眼有炎症改变,两组间临床评分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组织学观察,治疗组及对照组病毒感染10天后前房、虹膜、睫状体、玻璃体、脉络膜及视网膜等六个部位炎性细胞计数经统计学分析,睫状体、脉络膜及视网膜三个部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左眼色素膜及视网膜TNF—α含量经酶联免疫学分析法检测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 TNF—α受体反义寡核苷酸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基因治疗途径,能有效地改善实验性单疱病毒诱导的小鼠脉络膜视网膜炎的过程,从而为临床上治疗病毒所致的葡萄膜炎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