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各种影像学检查对眼眶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总结眼眶皮样囊肿的手术经验。 材料与方法 利用15年期间诊治的眼眶皮样囊肿17例做回顾性分析,对比各种检查结果的特征,分析不同部位囊肿的手术方式和术中处理。
结果 皮样囊肿的病理组织学基础决定了它的影像检查结果。由于皮样囊肿的脱落物成分不同,各成分间比例不同,密度不同,H+含量不同,构成了皮样囊肿在B超、CT、MRI检查时的多种表现。X线检查能粗略反映眼眶骨骼改变。B型超声可以显示囊肿内部的声学性质。CT扫描多数病人可做出定性、定位诊断,同时有助于手术方式选择。CT定位诊断比较准确,能够把眶内正常结构,病变以及眶周结构显示在同一层面图像上。根据病变位置、形状、边界、内部密度、眶内结构、眶骨壁以及眶周围结构的改变确定病变的性质。眼眶皮样囊肿内容物的含量和分布各不相同,加之肿物与眶骨和骨缝的密切关系,形成了病变内密度高度不均质,尤其是有负CT值区,合并眶骨压迫性改变的特征性CT表现。皮样囊肿内无血管组织,行增强CT检查,表现为囊壁本身增强,内容物不变的特殊CT征。同样原理,在超声多普勒上囊内无血流显示,囊壁上可见有细弱小血流。在MRI上,囊肿壁主要由纤维组织构成,在T1WI和T2WI均呈现低信号强度,囊肿内信号根据其成分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信号强度,MRI上信号高低与脂质、H+含量有关。大多数皮样囊肿位置比较表浅,位于眼眶眶缘颞上方,接近外侧眉弓。位于这个区域的囊肿在颧额缝的前方,界限清楚,活动度可。通常可前路经眉弓切口,或上眼睑皱折处切口,达到良好的美容效果。深部的囊肿一般较少,易导致骨质增生,需要复杂的手术方案,比如外侧开眶。因为囊肿的扩张、压迫,增生的纤维性组织会包绕囊肿的真正包膜,且囊壁易与其基底的骨膜粘连,很难剥离,易导致手术中囊壁的破裂,可将囊壁连同周围的纤维组织及骨膜一并切除。长时间增生的囊肿往往对骨壁造成压迫,形成骨嵴、骨增生,其边缘易有囊壁残留,术中应将其连同囊壁用骨凿剔除。囊肿壁的完整摘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必须彻底清除囊肿,防止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