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雷帕霉素抑制兔眼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作者:蔡可丽 高…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眼科,山东,济南 250012  点击数1647  更新时间:2006/4/25 16:13:36  文章录入:aya610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抑制兔眼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有效性及可行 性。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2只,24眼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RAPA7.5ng/ml组,RAPA 15ng/ml组,RAPA30ng/ml组,均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术;实验组灌注液中分别加入不同 浓度的RAPA。术后不同时间裂隙灯观察兔眼角膜、房水及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情况;3个月后处 死动物,分别对四组兔眼行组织病理学及电镜检查。结果:术后12周后囊混浊发生率上对照组 与RAPA15ng/ml组、30ng/ml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裂隙灯下角膜混 浊度无明显差异 。结论:一定浓度的雷帕霉素可有效抑制兔眼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