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IOL术后感染性眼内炎致视网膜动脉闭锁2例
作者: 伊恩晖 …  文章来源:西安市中心医院眼科   点击数1290  更新时间:2006/5/24 14:35:20  文章录入:aya610  责任编辑:毛进
病例摘要1:患者刘XX(住院号:208254),男,58岁,曾在外院行右眼Phaco+IOL植入术,术后出现葡萄膜炎症状,伴眼内进行性渗出,经全身及局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症状无改善,5天前在外院考虑“人工晶体过敏性眼内炎”行人工晶体取出术,治疗后仍无好转且视力进行性下降伴眼痛,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我院以“右眼内炎,右无晶体眼,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2-糖尿病”诊断收住。眼科检查:右眼视力光感,眼压T+2,球结膜充血,角膜全层水肿,Tyn(++),瞳孔药物性散大,晶体缺如,玻璃体灰白色混浊,左眼大致正常。辅助检查:视电生理示ERG, F-VEP右眼无波形引出,M-ERG右眼峰值较左眼低。右眼角膜内皮计数1692/mm2,B超示右眼玻璃体团状絮状低回声。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总数11.8×10(9)/L,中性65.4%。玻璃体手术所见:入院后控制血糖平稳,急诊在局麻下行右眼虹膜6点切开+玻璃体切割+玻璃体基底部环形切开+人工PVD+气液交换+注硅油术。术中见:玻璃体黄绿色混浊,散在灰白色颗粒,玻璃体基底部及晶体后囊散在大量积脓,后极部见视网膜前膜,视网膜在位,血管细。术后处理及观察:术后控制血糖,抗感染,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降低眼内压,营养角膜,嘱平俯卧位,促进视功能恢复治疗。右眼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后眼内炎症状明显控制,但视盘色苍白,视网膜动脉闭塞。术后10天复查视电生理示ERG, F-VEP右眼无波形引出。 病例摘要2:患者刑XX(住院号:209155),女,曾在外院行右眼Phaco+IOL植入术,术后第一天右眼视力0.1,第二天出现眼痛,视力降为光感,药物治疗无效,遂以“右眼内炎,右眼继发性青光眼,右人工晶体眼,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诊断转入我院治疗。眼科检查:右眼视力无光感,眼压T+2,球结膜充血,角膜全层水肿,Tyn(++),前房上方见白色渗出物,瞳孔不规则散大,人工晶体,余窥不清,左眼大致正常。辅助检查:视电生理示ERG, F-VEP右眼无波形引出。右眼角膜内皮计数1805/mm2,B超示右眼人工晶体后团块状低回声。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总数5.5×10(9)/L,中性85.6%。玻璃体手术所见:入院急诊在局麻下行右眼前房穿刺+虹膜6点切开+虹膜粘连分离+人工晶体取出+玻璃体切割+玻璃体基底部环形切开+人工PVD+气液交换+注硅油术。术中前房及玻璃体穿刺抽出渗出物细菌培养。见:人工晶体后及玻璃体腔大量团块状白色渗出物,前PVR形成,后极部见视盘圆,色淡,水肿,黄斑暗区存在,视网膜在位,血管细。术后处理及观察:术后病理报告提取物为脓性渗出物,经细菌培养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给予抗感染,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降低眼内压,营养角膜,嘱平俯卧位,促进视功能恢复治疗。右眼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术后右眼压波动于30-50mmHg,药物降眼压控制不理想,于术后第7天行右眼小梁切除+丝裂霉素C术,眼压控制于16 mmHg以下。治疗后眼内炎症状明显控制,但视盘色淡,视网膜动脉变细。术后10天复查视电生理示ERG, F-VEP右眼无波形引出。 讨论 眼内炎是白内障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一般发生于术后3-7天,该2例病人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的可能原因:白内障术后继发性眼压升高,眼内炎症刺激,微血管异常,合并全身血管病。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的治疗及预后:宜尽早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切不可拖延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药物治疗以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全身糖皮质激素冲击减轻炎性渗出及水肿,降低眼内压,提高眼血流灌注,尿激酶5万U+5%葡萄糖250ml缓慢静滴,持续24小时(注意复查凝血象),解除视网膜动脉痉挛、降低血管通透性,改善眼底缺血、缺氧症状,联合应用扩血管及神经营养剂。此病预后差,但经积极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后,可在保留眼球的基础上恢复部分视力。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