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一个中国人常染色体显性黄斑营养不良家系遗传连锁分析
作者:韩毳,张…  文章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 100730  点击数1391  更新时间:2006/5/30 0:16:17  文章录入:befeathery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对一个中国人常染色体显性黄斑营养不良(Autosomal Dominant Macular Dystrophy)家系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对这个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初步的染色体定位。 方法:收集一个4代共59名成员的中国人常染色体显性黄斑营养不良家系,抽取家系中43个成员的静脉血用于遗传连锁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黄斑营养不良包括二十余种疾病,目前已发现二十多个基因位点。根据家系的临床表现特点,排除一些明显不一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黄斑营养不良疾病及其相关基因位点后,对常染色体显性黄斑营养不良的8个相关基因(CRX, GUCY2D, GUCA1A, RDS, AIPL1, RIMS1, UNC119, RCD1)及一个染色体位点17p13进行连锁分析。选取12个微卫星标记物覆盖这些基因及位点。采集血样,提取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扩增,扩增产物行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电泳胶银染显色后,收集数据,使用LINKAGE软件(Version 5.0)中的MLINK程序对数据进行两点间连锁分析,计算LOD值。 结果:家系成员共4代,第1代两名成员和第3代一名成员已去世,病史不详。现存3代56人,包括患者7人。家庭成员连续三代发病,男女共患。在此家系中,病变轻重程度不同。但所有患者共同病变均位于黄斑区,周边视网膜均未见异常。随病变进展程度不同,检眼镜下早期表现为黄斑区轻度的色素紊乱,进而表现为牛眼样黄斑病变,晚期表现为黄斑区地图状萎缩。视网膜电流图检查(ERG)显示视锥反应轻度受损或正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早期患者表现为黄斑区“牛眼样”高荧光,晚期患者表现为黄斑区窗样荧光缺损,透见脉络膜大血管。对家系中7名患者、7名非患者、和4名配偶进行连锁分析。初步结果显示,可排除RIMS1、GUCA1A、GUCY2D、RDS、UNC119为家系的致病基因。同时发现,位于17p13的微卫星标记物D17S796的LOD值为1.19(=0),提示该家系的致病基因有可能与D17S796存在连锁关系。在D17S796位点附近的已知基因为AIPL1。此外,中心晕轮状脉络膜营养不良的一个相关基因位点17p13也位于D17S796附近,但尚未克隆出致病基因。连锁分析结果未能确定CRX和RCD1与该家系致病基因的相关关系。 结论:通过连锁分析我们排除了RIMS1、GUCA1A、GUCY2D、RDS、UNC119为家系的致病基因。该家系的致病基因有可能与微卫星标记物D17S796相连锁。但是这个家系真正的致病基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来确定。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