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真菌性角膜炎的病理学研究
作者:刘淑君,…  文章来源:山东省烟台市毓璜顶医院  点击数1422  更新时间:2006/6/4 22:19:29  文章录入:shujunl2003  责任编辑:毛进
【摘要】目的 观察真菌性角膜炎不同时期角膜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生机制。 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角膜基质注射法制作真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并依据取材时间完全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碱烧伤后1d、3d、7d及14d取材,苏木素-伊红染色后进行光镜观察。 结果 光镜观察,接种后3天,HE染色见角膜溃疡中心上皮和前弹力层缺如,基质浅层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接种后7天,角膜水肿加重,可见整个基质层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排列紊乱; 接种后14天,部分兔出现角膜穿孔,基质严重水肿,胶原纤维坏死脱落,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缺如; 角膜基质层可见大量菌丝和孢子,菌丝穿行于胶原纤维生长。 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是以真菌菌和孢子侵入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广泛化脓性炎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