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透明质酸酶联合C2F6诱导兔眼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
|
作者:沈丽萍, …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益眼科中心 310003 点击数1457 更新时间:2004/5/26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酶联合C2F6玻璃体腔注药诱导兔眼玻璃体后脱离(PV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5只兔(30只眼)随机分A、B、C3组,每组5只,均一眼为实验眼,另一眼为对照眼。A、B两组实验眼玻璃体腔注射30IU透明质酸酶,C组实验眼玻璃体腔注入0.1mL BSS溶液,注射后第7天A组和C组加注C2F60.5mL,对照眼均注射0.1mL BSS溶液。注射后前10d每天行临床裂隙灯、前置镜、检眼镜及B超和暗适应视网膜电图(ERG)检查,以后除每天常规临床检查外,每周复查B超及ERG,共观察8周。处死后眼球标本送光镜和扫描、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A组实验眼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发生100%(5只眼),B组实验眼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60%(3只眼),C组实验眼和3组对照眼均无玻璃体后脱离发生。A、B、C组实验眼注药前后及与对照眼相比较,视网膜电图a、b波振幅和潜伏期均无显著改变。光镜、电镜检查未发现视网膜组织有毒性改变。结论:动物实验中临床观察结合B超、扫描电镜有助于准确判断玻璃体后脱离与否。透明质酸酶联合C2F6玻璃体腔注药可诱导兔眼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且无眼内毒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