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妥布霉素致面颈部血管神经性水肿2例的护理体会
作者:章莉莉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眼科中心 310009  点击数2839  更新时间:2006/6/22 0:04:02  文章录入:wurenyi  责任编辑:毛进
1. 临床资料 病例1 患者,女,57岁,因“左眼视网膜脱离”入院,于局部麻醉下行“左眼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术后立即予妥布霉素针16万单位联合地塞米松针5mg静滴。输液后 小时,患者双侧颜面部及下颌出现肿胀,压痛明显,肿胀区域皮色、皮温正常。随后出现颈部肿胀,无呼吸困难。予严密观察病情,未予特殊处理,次日停用上述药物,3天后自愈。 病例2 患者,男,57岁。因“双眼并发性白内障、双眼高度近视”入院,左眼局部麻醉下行超声乳化合并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立即给予妥布霉素针16万单位联合地塞米松针5mg静滴。2小时后患者左侧脸颊明显肿胀,随后肿胀范围扩至整个颜面部及左侧颈部,并突破左锁骨下缘向颈肩及胸部弥漫。肿胀区域皮色、皮温正常,与周围皮肤无明显分界。左颌下有轻压痛,声带无水肿。B超显示双侧颌下区及左侧颈部皮下软组织水肿。血常规:14.7千/ul,中性白细胞白分比90.1%。无胸闷不适主诉,呼吸平稳。经皮肤科等会诊后,按医嘱予得宝松针1ml 肌注,泰能针0.5静滴。术后第一天晨,患者局部肿胀明显消退。续用妥布霉素针16万单位联合地塞米松针5mg静滴。晚7时开始,患者右侧眼睑及脸颊再次肿胀。11点后逐渐消退。术后第二天晨,肿胀基本消退。停用药物观察一天后,患者自愈。 上述两患者既往体健,无明显药物、食物等过敏史。 2. 讨论 血管神经性水肿是一种过敏性疾病,又称巨大寻麻疹或Quineke病,属Ⅰ型速发性过敏反应,可由药物、食物、吸入物和物理因素等引起。临床上较为多见的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的药物为疫苗[1]、青霉素类[2]等。国内曾有报道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过敏可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小诺霉素在临床使用中有可致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报道[3]。但是临床妥布霉素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的病例较少见,这一过敏反应表现不为大众所知。在上述两例患者出现颜面部和颈部转移性肿胀时,因患者曾接受眼部手术,不能与局部组织的术后反应相鉴别,故未予抗过敏治疗。后分析患者用药史并停用妥布霉素针后,组织肿胀消退,才确定为血管神经性水肿。 3. 护理要点 3.1. 一般护理 患者取半坐卧休息,肿胀局部持续冷敷。护士经常巡视病房,观察其呼吸情况,口唇、面色有无变化,及时发现窒息前兆。协助做好生活护理,保持患者卧位舒适。 3.2. 抢救配合 床边备气切包,氧气等抢救物品。及时、正确执行医嘱,等。 3.3 心理护理 患者起初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原因不明,且起病急,发生部位累及颈部,不仅其面相发生巨大变化,且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所以起病后患者受到的心理冲击极大,一度陷于紧张、恐惧之中。首先,护士在实施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中,要以亲切、镇定的态度对待患者,避免人为增加紧张气氛。其次留家属陪护病人,并且指导家属配合医护人员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