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保存方法后的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研究 |
|
作者:牛晓霞 洪… 文章来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155号 110001 点击数:964 更新时间:2006/6/23 10:40:51
|
|
目的:评价湿房保存,中期保存液保存,深低温保存(应用程序化降温仪)后的角膜内皮细胞活性;通过对不同方法保存的角膜行角膜移植后的观察,探讨角膜保存时间与术后排斥反应的关系;检测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后植片的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及房水、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含量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随即用纯系Wister大鼠30只和纯系SD大鼠15只建立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动物模型。分3组,各组分别使用不同保存时间的SD大鼠为供体角膜。术中取周边角膜行角膜内皮细胞活性染色,判定三种方法保存的角膜内皮细胞的活性状态。观察各组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指数(RI)和植片存活时间(MST)。植片行HE染色观察排斥反应程度及炎症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角膜移植术后10天时植片的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及房水、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含量变化。结果:使用中期保存液和深低温保存后复温的角膜植片内皮细胞密度和活性率与湿房保存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湿房组细胞密度个/mm2为2729.5±158.0,ESR%为88.9±3.5;中期保存组分别为2646.8±217.2,86.9±2.7;深低温组分别为2706.2±184.2 87.3±3.3,P>0.05)。湿房保存组(Ⅰ组)MST为10.4±1.70,中期保存液保存组(Ⅱ组)MST为12.9±1.81,深低温保存组(Ⅲ组)MST为16.1±2.57。深低温保存组MST明显延长,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P<0.01。角膜移植术后10天时Ⅰ组可见在缝线周围植片上强表达ICAM-1, 着染程度为+ + + ~ + + + + ;Ⅱ组为 + ~ + + , Ⅲ组则为- ~ +。ICAM-1 表达与淋巴细胞密集程度及炎症程度相平行。Ⅲ组眶血清及房水中TNF-a含量为213.76±19.06,203.17±16.62明显低于Ⅱ组(269.08±14.28,240.87±9.28)和Ⅰ组(336.51±38.50,284.83±28.76),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深低温保存后角膜具有较好的内皮细胞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深低温保存的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降低,发生时间延迟。ICAM-1和TNF-a是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排斥反应发生呈正相关。
|
|
|
会议投稿录入:aya610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程序化降温保存角膜缘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会议投稿: LASIK术后主导眼变化及对视觉舒适度影响的研究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