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题栏目 |
 |
 |
相关文章 |
 |
|
|
|
|
 |
视网膜内界膜剥除在继发性黄斑前膜的应用 |
热 |
|
视网膜内界膜剥除在继发性黄斑前膜的应用 |
|
作者:段毅琴 …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 点击数:918 更新时间:2006/6/24 16:04:58
|
|
摘要
目的:描述视网膜内界膜剥离在继发性黄斑前膜眼中的应用,临床特点和效果。
病人和方法:回顾2000~2006年因继发性黄斑前膜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33眼(33例),男性26例,女性7例;年龄13岁~69岁,平均年龄41±28岁;病程3个月~69个月,平均21±19个月,6眼在1年以上。术前视力LP~0.04。在经平坦部后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发现黄斑部有铁锈和异常物质附着共5眼(5例)。原发病:常规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13眼(男/女:13/0)、玻璃体切割术后8眼(男/女:7/1)、视网膜血管病变6眼(男/女:4/2)、平坦部炎5眼(男/女:0/5)。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剥除前膜后再剥除视网膜内界膜,间接达到整理松解视网膜邹褶,部分患者结合TA标记,眼内空气充填1周左右。追踪观察6~38个月。
结果:继发性的黄斑前膜多见于玻璃体切割术后且多见于老年男性,采用内界膜剥离易彻底去除;病程短的视网膜内界膜能很容易剥除,病程长的视网膜内界膜相对不容易剥除。术后病程短的继发性前膜均获得解剖和功能上的恢复,病程较长的解剖恢复但功能上的恢复不显著。术后视力0.05~0.7。尚未发现由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所致的严重并发症。
结论:视网膜内界膜剥离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但可达到整理松解黄斑区处视网膜邹褶同时解除对黄斑中心凹的牵引,还可以清除紧密附着在黄斑前视网膜表面的炎性物质,改善黄斑区局部的代谢,有利于黄斑功能的恢复。
|
|
|
会议投稿录入:duanyiqin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脉络膜组织内VEGF的影响 下一篇会议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儿童白瞳症病因诊断的价值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没有任何评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