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鼠视网膜发育中EPO/EPOR表达的研究 |
|
作者:钟一声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200025 点击数:821 更新时间:2006/6/25 7:24:53
|
|
目的:观察生后大鼠视网膜组织的发育情况及视网膜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 ,EPOR)的表达,探讨正常生理状态下EPO及EPOR在视网膜组织发育中的变化规律。
方法:取年龄段分别为1天、3天、1周、2周、3周、4周、8周的SD大鼠眼球制成切片,HE染色后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变化,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EPO/EPOR的表达, 对染色结果进行灰度值定量分析。
结果: 生后大鼠中周部视网膜厚度以D3期最厚。出生后1周时视网膜各层分化完全,内外核层之间出现外丛状层。生后视网膜各层均可检测到EPO/EPOR表达,以神经节细胞层最为明显。神经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EPO的表达随着发育而增强,W4时趋于平稳;内核层EPO表达也是逐渐增强,至W1达最强,W2后下降;外丛状层EPO的表达在W3时稍明显;外核层在D1时有少量EPO表达;视锥视杆层EPO表达在W4时几乎为阴性。神经节细胞层EPOR表达也是逐渐增强,W3后趋于平稳;内丛状层EPOR表达至W4达最强;内核层EPOR表达在W2达最强;外丛状层EPOR表达强度在W3时稍明显;外核层在D1时有少量EPOR表达;视锥视杆层在出生之初EPOR表达明显,此后其外侧部分表达愈加明显,而内侧部分逐渐减淡至阴性。
结论: EPO和EPOR在SD大鼠视网膜不同层次中的表达变化各不相同,对大鼠视网膜的发育及正常功能的维持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
|
|
会议投稿录入:rila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全景200在病理性飞蚊症患者病因筛查中的应用 下一篇会议投稿: 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观察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