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9届全国会 >> 白内障9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         
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
作者:张红 文章来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 全军眼科研究所 710032 点击数:2230 更新时间:2004/5/27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 RD)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12月~2003年12月连续收治的白内障术后RD患者108例(115眼),其中男89例(95眼),女19例(20眼);年龄 4~76(40.58±16.51)岁;病例包括年龄相关性白内障33例(35眼),外伤性白内障47例(47眼),并发性白内障20例(23眼),先天性白内障6例(8眼),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青光眼2例(2眼);人工晶体眼RD64例(66眼),无晶体眼RD44例(49眼);白内障手术到发生RD的时间7天~35年(3.70±5.39年)。观察不同性质白内障手术方式、晶体后囊膜的完整性、手术并发症、眼轴长度、术后视力及白内障手术到发生RD的时间,RD类型、裂孔类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分级、手术方式和视网膜复位情况、术前术后视力等,并对其特点进行讨论分析。结果:白内障术后RD的发生与后囊膜完整性及眼轴长度密切相关,其他手术并发症和手术后视力恢复较差亦为导致该病发生的相对危险因素。白内障手术到发生RD的时间以外伤性白内障最短(1.64±3.81年),先天性白内障最长( 19.63±11.40年)。发现这种RD类型复杂,发展迅速,裂孔位置、形态多变,术前检出率低,PVR严重,手术治疗效果较差。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尽量保持后囊膜完整,减少手术并发症,对术后患者(尤其是眼轴偏长的高危患者)行认真仔细的眼底检查、定期随访和预防性治疗,对防治该病非常重要。而认真细致的术前检查,及早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尤其是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外环扎和眼内填充术是治疗白内障术后RD的有效方法。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