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网膜干细胞分化不同阶段电生理膜学特性研究 |
|
作者:陈丽峰 … 文章来源: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眼科医院 400038 点击数:1301 更新时间:2006/6/30 11:09:52
|
|
目的 比较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干细胞(RSCs)不同分化阶段形态学特性、特异性抗原的出现时间与电生理膜学特性之间的关系,了解这些干细胞是否能够发育成为有功能的神经元,探索RSCs移植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最佳时机。
方法 采用从美国Taconic公司引进的成年孕17d大鼠Long Evans大鼠,体质量200-300g,取其胚胎视网膜培养视网膜干细胞,传代3代后,10%胎牛血清诱导干细胞分化,分别于诱导分化后第0d、3d、7d、10d、15d、25d六个时间点观察细胞形态,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鉴定分化细胞的特异性抗原出现的时间,并行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研究其静息膜电位(RMP)、输入阻抗(IR)和动作电位(AP),以及不同阶段离子通道电流的发育特性。
结果 视网膜干细胞分化3天时开始有形态学变化,有明显突起生长;分化7天时开始出现神经元特异性抗原表达;此时可以记录到电压门控性电流,但无法记录到动作电位(AP);分化0天、3天、7天、10天、15天以及25天的不同时期,其输入阻抗(GΩ)分别为1.59±0.35、0.88±0.08、0.87±0.09、0.80±0.07、0.78±0.08、0.79±0.13;其静息膜电位(mV)分别为-34.24±5.18、-36.99±4.42、-46.7±3.84、-54.28±3.4、-54.73±3.65、-53.56±3.6;在干细胞及其分化后不同阶段的细胞记录到不同的电压门控性电流,随着分化时间其I-V曲线右移,在不同钳制电压处获得相应的最大电流,各组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诱导视网膜干细胞分化10天后,可记录到宽的但幅度较小的AP-属于尚处幼稚阶段的AP,分化25天时可记录到与体外培养神经元相似的AP。
结论 干细胞分化过程中逐渐发育出电压门控性离子通道,这些通道支持短时程、反复性动作电位的发放;视网膜干细胞与其不同分化阶段神经样细胞拥有不同的电压门控性电流,从细胞功能的水平阐述了该视网膜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的标志,为今后视网膜干细胞移植从功能角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270457) |
|
|
会议投稿录入:chenlf5468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视功能和影像学检查在球后视神经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下一篇会议投稿: 增龄与国人角膜缘上皮细胞HTERT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