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的房角及相关结构构型分析 |
|
作者:李思珍 梁… 文章来源: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 100730 点击数:1437 更新时间:2006/6/30 22:42:48
|
|
目的 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与早期的房角及相关结构差异,了解这两种青光眼发病的机制是否存在不同。
方法 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分别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40眼)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42眼)和早期(55眼)的前房深度、瞳孔直径、虹膜厚度、虹膜根部附着点、虹膜膨隆高度、睫状体位置等相关数据进行测量。
结果 急闭临床前期眼40例,慢闭临床前期眼42例,慢闭早期眼55例;其中:急闭:男 6例,女34例,年龄:54~82岁(66.55±7.514);慢闭临床前期:男14例 女28例;年龄:48~82岁(63.26±8.670)。慢闭早期:男16例,女37例,年龄:45~82岁(63.58±8.504)。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可见:急闭临床前期眼的前房深度(ACD)、瞳孔直径(PD)、虹膜厚度1(IT1)、虹膜厚度2 (IT2)、最厚处虹膜厚度(ITM)均小于慢闭早期及临床前期,其中除ACD外均有显著性差异;急闭临床前期眼的房角开放角度(TIA)、房角开放距离(AOD)大于慢闭早期眼及临床前期眼,但P值大于0.017无显著性差异;在A角、B角、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房角隐窝顶点到虹膜前表面根部附着点的距离(CBT)、巩膜突虹膜根部距离巩膜突至虹膜前表面与睫状突连接处的距离(SIT)、虹膜膨隆高度(IH)的测量中急闭临床前期眼大于慢闭早期眼,但TCPD无统计学意义。急闭临床前期眼的中央前房深度、瞳孔直径、虹膜厚度均较慢闭早期及临床前期小;而房角开放程度及虹膜膨隆程度较慢闭临床前期及早期大,虹膜根部附着位置及睫状体体位置较慢闭早期及临床前期眼靠后。慢闭临床前期眼与早期眼比较可见:临床前期眼房角开放程度大,虹膜根部附着位置也略靠后,但无统计学意义。从总体来看UBM检查下的慢闭临床前期眼与早期眼测量数值相近,结构差异不大。
结论 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作时,睫状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由后位向前移动形成前旋。急闭发作期的这种改变一方面由于眼压升高引起的睫状体水肿前旋,另一方面睫状体的神经血管功能紊乱,也可引起睫状体充血水肿导致睫状体前旋,进而引起房角急性关闭。虹膜根部附着位置在慢闭早期与临床前期较急闭临床前期眼明显靠前,无论急闭临床前期眼或是慢闭早期、临床前期眼,虹膜根部越靠近巩膜突越容易出现房角关闭。瞳孔直径对虹膜厚度有一定影响,但急闭临床前期的虹膜厚度在除外瞳孔影响后仍比慢闭薄。慢闭早期眼和临床前期眼的瞳孔直径均比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大。闭青患者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功能平衡失调, 存在周围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是瞳孔直径差异的原因,也可能是引起急闭发作的决定性因素。
|
|
|
会议投稿录入:lszdo596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合并白内障的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会议投稿: OCT对局限性视野异常青光眼眼底结构损害的定量分析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