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视药物防治研究进展及展望(专题研讨会上发言) |
|
作者:胡诞宁 文章来源:New York Eye and Ear Infirmary, New York Medical College (New York,USA); 点击数:4073 更新时间:2006/7/9 15:50:31
|
|
1. 假性近视主要由调节因素所致。视近及视远调节由副交感与交感神经控制。抑制视近调节的M受体拮抗剂,如阿托品,能松弛调节,消除假性近视;但有扩瞳等副作用。降低浓度能减少副作用,但疗效也较差。常用0.1%-0.5%,需长期用药,停用后很快复发。其他M受体拮抗剂,凡作用于M3受体,能松弛调节,也应可能有效。视远调节主要由肾上腺素能β受体控制。α受体对调节无直接作用。新福林主要为α受体兴奋剂,疗效还不确定。β受体拮抗剂噻吗洛尔对近视无效。
2. 真性近视目前还无药物可降低屈光度。阿托品长期应用可防止进行。M1与M4受体拮抗剂pirenzapine曾被期望有疗效而无副作用。但近年发现也有M3受体拮抗作用。临床试验有一定疗效但也有扩瞳和影响调节等副作用。因此对其评价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 迄今在动物实验发现对近视有作用的药物己有约50种 (列表),但目前还未能在临床应用。建立体外模型进行大规模筛选当有助突破。较有希望的是直接作用于巩膜,促进细胞外间质合成与抑制其降解的药物,如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等。
|
|
|
会议投稿录入:zujichen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LASIK术后屈光回退进行药物治疗的观察 下一篇会议投稿: 药物的巩膜通透性研究(专题演讲)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