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原发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总结处理浅前房的办法。方法:2004年~2006年三年间诊断为原发性青光眼并行小梁切除术联合MMC 96眼,垂直切口小梁切除术联合MMC 29例,水平切口小梁切除术联合MMC 65眼,根据浅前房的程度、眼压、滤过泡形态、B超等方法分析其原因。并行散瞳、皮质类固醇激素、静脉滴注20%甘露醇、加压包扎、加固巩膜瓣缝线,修复球结膜等方法重建前房等处理。结果: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前眼压控制不理想,瞳孔散大,瞳孔后粘连,眼部炎症反应重和引流过盛可能是发生术后浅前房的主要原因。垂直小梁切除术联合MMC 29例,术后无一例浅前房发生。水平小梁切除术联合MMC 65眼,术后出现浅前房者23眼,Ⅰ级浅前房16眼均经保守治疗恢复前房。Ⅱ级浅前房7眼,通过上述保守治疗无效者,行加固巩膜缝线、前房注入玻璃酸钠或BSS液,重新缝合球结膜等方法形成前房。结论:抗青光眼术后出现的浅前房与小梁切除术式、切除口的大小、青光眼类型、术前眼压的控制、眼部炎症等多种因素有关。绝大多数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可通过改善手术技巧而预防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对Ⅰ、Ⅱ级浅前房大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恢复前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