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1. 探讨不同形状、长度和部位的角膜瘢痕所致散光的规律性;2. 探讨外伤性角膜散光矫治的手术方法、手术量的设计、效果的预测。方法 随机收集角膜穿孔伤缝线拆除后3个月的外伤性角膜散光患者。1.分析瘢痕长度与散光量的相关性,并列出直线回归方程。2. 设计在角膜平坦经线上,角膜缘后0.5~1.0㎜处,平行于角膜缘做一对对称的楔形切除,推导出切除量的计算公式(注:纯文本格式无法显示)。根据散光矫正偶联效应,术中楔形切除的宽度应以所需矫正散光量的三分之二来设计,即按拟矫正散光量的2/3来设计楔形切除的宽度。术后对视力、屈光状态、对比敏感度、Orbscan-Ⅱ、立体视、波阵面像差等视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1. 平行于角膜缘的横形瘢痕缝合后引起与角膜瘢痕长轴垂直的经线变陡峭,形成近视散光;垂直于角膜缘的瘢痕缝合后引起与瘢痕长轴相平行的角膜经线变平坦,形成远视散光。角膜瘢痕长度与散光度之间呈直线回归关系,直线回归方程为:Y=1.703+0.478X。2.(1) 视力: 平均裸眼视力术前为0.23 0.12,术后0.62土0.26,矫正视力术前0.8 0.25,术后0.94 0.18,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屈光状态:+2.50D~+4.00D的远视散光,做楔形切除+牵张缝线,术后可获得满意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5.00D以上的远视散光, 患者术后对裸眼视力不满意,但可获得较满意的矫正视力。3.00D以下的近视散光或复性近视散光,楔形切除+牵张缝线,可矫正 -200D的近视散光,术后可获得满意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中、高度的近视散光或复性近视散光,可使术后屈光状态向高度负球面镜方面转化,患者对裸眼视力不满意。4.00D以下的低、中度混合性散光,楔形切除+牵张缝线可完全矫正,术后可获得满意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高度混合性散光,可使术后屈光状态向负球面镜方面转化,患者可获得舒适满意的矫正视力。(3)视功能检查:对比敏感度术后3月与术前、以及术后3月与术后1月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立体视400"~200"组术后1月时有59.1%,3月时仅剩36.4%,术后3月时,超过60%的患者立体视在100"以内;波阵面像差的检查因瘢痕造成角膜的屈光界面发生较大畸变,大多数患者无法测得结果,故无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论 外伤性角膜瘢痕与散光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其瘢痕长度与散光度呈正相关。角膜缘成对对称楔形切除+牵张缝线术,矫正外伤性角膜散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简便易行的手术方法。具有手术损伤轻、疗效稳定、可预测性强、切口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对角膜屈光手术的完善和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