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4岁,13年前曾因双眼病例性近视先后行双眼后巩膜加固术和双眼RK术,后因近视度数回退,于9年前行双眼PRK手术,术前及手术资料均不详。05年11月15日在我院验光结果:右眼:-5.0/-1.0×125=0.7;左眼:-5.5/-2.0×20=0.7。07年1月8日因双眼并发性白内障来我院拟行双眼屈光晶体置换术治疗,术前IOL-Master检查:前房深度 4.00/3.99mm; 眼轴30.79/31.34mm;A超检查双眼晶状体厚度:4.25mm; 角膜曲率:OD:40.87/40.62@180;OS:41.87/40.50@20;Orbscan II测量角膜实际屈光力:OD:36.09D,OS:35.98D。将角膜实际屈光力代入Hoffer Q、SRK/T、Haigis和Holladay 2公式计算IOL度数,根据HofferQ公式计算结果右眼预留-0.7D,左眼预留-1.1D,分别植入12.0D和11.5D的Rayner晶体,出院裸眼视力:0.6/0.5,术后1月医学验光结果:OD -0.0=0.9,OS -0.75/-1.25×180=0.6。Hoffer Q公式的实际预测误差为0.7D/-0.27D,SRK/T、Haigis和Holladay 2公式的预测误差分别为:1.23D/0.15D、0.23D/-0.81D、0.27D/-0.79D。
结论:Orbscan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实际屈光力,计算角膜屈光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是一种准确、实用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