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膜Lasik术后人工晶体度数计算的临床观察 |
|
作者:何雪洪 张… 文章来源:厦门眼科中心(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 361001 点击数:1459 更新时间:2007/5/19 9:35:10
|
|
目的 探讨角膜Lasik术后度数计算的方法及准确性。
方法 对2例(2眼)角膜Lasik术后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不具备详细的Lasik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术前分别采用Orbscan角膜地形图及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的K值,分别应用第二代经验公式(SRK II)、第三代公式(SRK T)计算人工晶体度数与zeiss IOL-master测量眼轴并应用Hagis公式(适用于角膜屈光手术后)计算所需的人工晶体度数。最终采用Hagis公式计算的人工晶体度数,通过术后随访验光所记录的术眼屈光状态,与术前设计的结果比较,评价以上方法选择人工晶体度数的准确性。
结果 应用Orbscan角膜地形图测量与角膜曲率计测量的K值,应用二种公式分别计算的人工晶体度数存在明显差别。其中采用Hagis公式计算的人工晶体度数,术后3个月随访,其中1例达到正视状态,另1例呈-0.75DS,较术前预留的屈光状态(-1.25DS)偏差约0.5D。
结论 采用Orbscan角膜地形图测量的角膜K值计算人工晶体度数误差较传统的角膜曲率计所测量的小。 在不具备详细临床资料的情况下,应用zeiss IOL-master测量眼轴并采用Hagis公式计算的人工晶体度数,术后屈光状态较术前误差相对较小。 |
|
|
会议投稿录入:厦门眼科中心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矫正视力差近视散光眼的矫正 下一篇会议投稿: 高度近视优化表层切削术后远期视觉质量多因素分析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