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视性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后角膜最薄点的位置变化 |
|
作者:杨亚波 邵…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 310009 点击数:1099 更新时间:2007/5/28 8:35:41
|
|
目的:利用光学角膜测厚仪(Orbscan II眼前节分析系统),观察近视性LASIK术前术后角膜最薄点位置的改变,观察该点的变化规律及其与Orbscan II系统默认原点,瞳孔中心点和固视反射点之间的关系。
对象与方法:利用Orbscan II眼前节分析系统,记录施行近视性LASIK术的207位患者(410眼)术前术后角膜最薄点,观察角膜最薄点与三种不同参考原点(Orbscan II系统默认原点,瞳孔中心点,固视反射点)的位置关系及其改变,分析角膜最薄点的位置变化规律。
结果:参考原点为Orbscan II系统默认原点时,LASIK术前有52.6 %的角膜最薄点位于角膜颞下象限,而术后则有49.5 %的角膜最薄点位于角膜颞下象限。术后的角膜最薄点相对术前平均向鼻上方移动了0.285 ± 0.343 mm。而参考原点分别为瞳孔中心点和固视反射点时,其结论和Orbscan II系统默认原点作为参考原点时非常接近。进一步的研究中,利用角膜最薄点移动比例,即术后角膜最薄点和参考原点的距离与术前角膜最薄点和参考原点的距离之比,发现瞳孔中心点作为参考原点时的角膜最薄点移动比例(0.666)明显小于参考原点为Orbscan II系统默认原点时(0.733)和参考原点为固视反射点时(0.741)的角膜最薄点移动比例。
结论:利用Orbscan II眼前节分析系统观察发现,近视性LASIK术后角膜最薄点向鼻上方移动,术后角膜最薄点和三种不同参考原点(Orbscan II系统默认原点,瞳孔中心点,固视反射点)之间的距离都显著地小于术前距离。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后角膜最薄点向瞳孔中心点移动的趋势大于向Orbscan II系统默认原点或固视反射点移动的趋势,显然,该现象与多数LASIK切削技术均以入射瞳孔中心为跟踪中心有关。
|
|
|
会议投稿录入:fuyuezeng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传导性角膜塑形术治疗老视的初步观察 下一篇会议投稿: 人工晶体在有晶体眼内的安全性评估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