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房角镜下高危窄角人群中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的房角原位关闭情况:荔湾眼病研究 |
|
作者:王丹丹 何… 文章来源:中山眼科中心 510060 点击数:1498 更新时间:2007/5/31 23:17:35
|
|
目的:目前普遍认为在静态房角镜下看不到后部小梁是判断病理性窄房角的重要体征。本研究在房角镜判断为高危窄房角的人群中,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直观地观察原位关闭(appositional closure)并统计其所占的比例。
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及病例对照的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荔湾眼病调查的样本,均具有完备的UBM资料。高危窄角定义为静态房角镜下在两个或以上象限中看不到后部小梁。正常对照眼则以10:1的比例从剩余的不满足高危房角病例中挑选。根据标准的UBM图片诊断虹膜小梁网的接触(Irido-trabecular contact, ITC)并进一步分为低位和高位两种。在高位接触中又可按起始点的不同分为基底型(B型,接触从房角顶点开始)和Schwalbe线型(S型,接触从Schwalbe线开始向下蔓延)。
结果:117只可疑窄角眼纳入病例组,57只正常眼纳入对照组。在病例组中的上,鼻,下,颞四个象限中ITC所占比例分别为78.6%、40.2%、59.8%和25.6%。对应的这些比例在对照组中为43.9%、15.8%、29.8%和14.0%。在所有的ITC中,约2/3为高位,其中B型与S型约为1:1。随着Shaffer分级从4到0级,高位ITC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分别为15.4%、45.0%、71.0%、70.2%和86.4%。
结论:所谓的静态房角镜下“不能看到小梁网”只是说明膨隆的虹膜阻挡了小梁网的可见性,但并不意味着虹膜和小梁网的实际接触。本研究中“房角正常组”中较高的ITC比率说明这种基于房角镜对窄房角的定义特异性并不高。
|
|
|
会议投稿录入:fangmangban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小梁切除术对眼表的影响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会议投稿: 裂隙灯显微镜下针刺分离联合滤过区注射干扰素α-2b治疗包裹性囊状滤过泡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