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12届全国会 >> 眼底病12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作者:胡玉章 吴…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 四川成都国学巷37号 610041 点击数:1447 更新时间:2007/6/8 10:35:44
目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或高度近视患者,严重损害患者的视功能,甚至导致其失明。随着青少年近视患者发病率逐年增高,高度近视患者也越来越多。探索其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中老年患者和高度近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 方法:患者均为女性,共计22 例。年龄53岁--68岁。黄斑孔是唯一裂孔 ,玻璃体无明显增殖。 右眼11例,左眼11例。屈光状态:-6.00D--- -17.00D。眼底情况:视网膜脱离血管弓加一个象限4 眼;加两个象限 6 眼;加三个象限 6 眼;局限在后极血管弓内 6 眼。巩膜后葡萄肿 18 眼;黄斑区脉络膜萎缩19 眼(白孔)。手术由同一医生完成。术后病人随访时间1月至20个月。 单纯玻璃体腔注气(C3F8)4例、玻璃体切除+16%C3F8填充18例。 结果:玻璃体切除+C3F8填充组:一次手术成功17例; 1例术后1.5月后再脱,改作硅油填充,3月后取除硅油,视网膜完全复位。玻璃体腔注气组4例,1例(双眼)一次手术成功,1例术后一月再脱,重新注气后再脱,改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后视网膜复位,术后3月取出硅油视网膜复位。1例注气后再脱,改玻璃体切除C3F8填充后又脱,再注气后复位。1例先后两次注气后再脱,改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但术后两月硅油进入视网膜下,经硅油取出视网膜仍未复位,手术失败。22例患者除1例失败,其余全部成功复位。 讨论:患者均为高度近视,视网膜较菲薄,且有程度不等的后葡萄肿存在,后极部视网膜的张力很大。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组织萎缩,脉络膜毛细血管减少或消失,大大降低了脉络膜对视网膜的吸附作用和粘连,表面膜切线方向牵拉给术后视网膜的复位造成了困难。如何缓解张力是视网膜复位的关键。在这类病人中内界膜的剥离较为困难,并且内界膜缓解的张力十分有限。黄斑区视网膜表面由于玻璃体后界膜和纤维增生而形成的视网膜表面膜则是产生张力的关键。该膜厚、张力大,彻底剥除其表面膜是手术成功至关重要之处。本组病例术中尽可能彻底剥除表面膜,范围超过血管弓。部分病例同时剥除内界膜。以彻底缓解后极部的张力。使绝大部分患者视网膜复位。我们认为彻底剥离视网膜表面膜的意义远大于内界膜的剥离。因此对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关键应彻底剥离后极部的视网膜表面膜。本文1例病例失败,硅油进入视网膜下,就是玻璃体后皮质和表面膜剥离不彻底,视网膜的张力未充分缓解所致。 视网膜表面膜(Epiretina Membrance)是生长在视网膜表面的一层纤细菲薄的组织,常被认为是一种瘢痕组织,因为它的形成是眼组织的异常修复反应。见于视网膜裂孔或/和脱离、视网膜血管病变、眼外伤、葡萄膜炎、视网膜冷凝术、激光光凝术和一些内眼手术。由于内界膜局部缺损,神经胶质细胞穿过玻璃体视网膜分界面,沿着内界膜表面增生、修复,形成一薄膜状组织。照此理论对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内界膜的剥离是否恰当值得商榷。 本组病例术后视力恢复并不理想,其中有8例因近视程度太高,双眼的屈光参差太大,术前就有弱视的存在。有7例术后白内障发展,大多数患者有巩膜后葡萄肿黄斑萎缩存在。这些都是视力恢复欠佳的原因。但所有患者的视野均明显扩大
会议投稿录入:aya610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