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兔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切除术后巩膜切口愈合的实验研究 |
|
作者:宋正宇 …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点击数:1221 更新时间:2007/6/17 12:59:58
|
|
目的 探讨兔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切除术后巩膜切口愈合的病理机制,并比较术中不同操作方法对巩膜切口愈合的影响。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新西兰白兔。方法 3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施行核心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眼内填充(A组)、核心玻璃体切除(B组)、次全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眼内填充(C组)和次全玻璃体切除(D组)。在术前、术后1d、3d、5d、7d和14d采用Tonopen眼压计记录眼压,术后1d、5d和9d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巩膜切口愈合情况,术后3d、5d和9d切口组织学切片观察巩膜切口愈合过程。主要指标 眼压、巩膜切口内外径值。结果 术后1d,核心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眼内填充组的眼压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01)。术后5d起,4组眼压无差异。超声生物显微镜显示,兔巩膜切口愈合期为9天。术后1d,50.8%(17/31)兔眼玻璃体嵌顿于切口内口,31.3%兔眼结膜下出现气团(5/16),64.5%(20/31)结膜下出现液腔。术后1d A和B组切口内径明显小于C和D组(P<0.001)。4组切口外径无差异。术后1d的切口内外径均明显小于术时直径。巩膜切口组织学切片显示,巩膜切口愈合过程为肉芽肿样反应。结论 兔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巩膜切口愈合的病理机制是伴有巩膜组织弹性回缩的肉芽肿样反应。采用核心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眼内填充的操作方式术后切口渗漏最少。 |
|
|
会议投稿录入:zouhaidong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测中国人儿童青少年正常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下一篇会议投稿: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视野改变的初步研究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