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发性黄斑裂孔发病机制探讨 |
|
作者:宋志杰 吕… 文章来源:中山眼科中心 510060 点击数:1347 更新时间:2007/6/17 19:59:37
|
|
目的 根据OCT图像,探讨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发病机制。
资料与方法 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的OCT图像,共59例(65眼)。Ⅰ期裂孔6例 (6眼);Ⅱ期裂孔22例(24眼),其中Ⅱ期裂孔的早期10例(10眼),Ⅱ期裂孔的晚期12例(14眼);Ⅲ期裂孔21例(25眼);Ⅳ期裂孔10例(10眼)。
结果 Ⅰ期裂孔中有4/6(66.7%)可观察到黄斑前双凸型玻璃体后脱离对中心凹的牵拉。Ⅱ期裂孔的早期中有9/10(90%)可观察到黄斑前双凸型玻璃体后脱离对中心凹的牵拉;Ⅱ期的晚期中有10/14(71.4%)可观察到裂孔盖膜,这些盖膜中有8/10(80%)可观察到含有部分撕脱下来的视网膜神经组织。Ⅲ期裂孔中有16/25(64%)及Ⅳ期裂孔中有7/10(70%)可观察到内界膜增厚,反光增强,部分患眼还可观察到合并有视网膜前膜的形成。
结论 特发性黄斑裂孔Ⅰ期和Ⅱ期的主要发病机制是中心凹玻璃体前后方向的牵拉,而Ⅲ期和Ⅳ期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内界膜的收缩。
|
|
|
会议投稿录入:enochi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手术治疗 下一篇会议投稿: 巩膜环扎术是否必须?------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方法的探讨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