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前房加压法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观察尼莫地平对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72只兔随机分为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尼莫地平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造模后即刻及以后每日3次按体重下胃管分别灌入尼莫地平4.4mg·Kg-1与8.8 mg·Kg-1,造成低、高剂量组;模型组及对照组同一时间点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再灌注后1、3、7、15天取各组兔眼鼻侧半视网膜,切片,HE 染色,高倍镜下计数神经节细胞数(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和视网膜内层厚度(Thickness of Inner Retinal Layers,TIRL)。再灌注后1、3、7、15天取各组兔眼颞侧半视网膜匀浆,硫代巴比妥酸法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再灌注后3天摘取全眼球制作电镜标本,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 模型组再灌注后1天,视网膜各层结构即有不同程度的损伤,3、7、15天出现节细胞数目减少,视网膜内层厚度变薄,伴随MDA升高和SOD降低,上述变化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尼莫地平治疗组RGCs和TIRL均从第3天开始较模型组有显著性增加,RGCs计数7天时增加最显著(P<0.01); TIRL 15天时增加最显著(P<0.01)。尼莫地平组各时间点MD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SOD水平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各时间点RGCs计数减少和IRL降低呈显著正相关(r=0.853,F=29.428,P<0.01);视网膜MDA含量的降低和SOD活性的升高呈显著负相关(r=-0.970,F=175.36,P<0.01)。 结论 尼莫地平可减轻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RGCs数量减少、IRL厚度变薄和节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可部分阻止损伤后MDA的升高和SOD的降低。口服尼莫地平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