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功能性磁共振研究 |
|
作者:刘陇黔 李…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中心 点击数:1078 更新时间:2008/2/15
|
|
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功能性磁共振研究
刘陇黔 李 华 廖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中心,成都外南国学巷37号,610041
目的:采用BOLD-fMRI技术, 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觉皮层缺损定位及其生理学特性。方法:采用不同空间频率及时间频率的棋盘格图像作为视觉刺激,组块设计方式,以3.0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4例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18岁~25岁)和4例正常受试者(20岁~25岁)BOLD-fMRI数据,SPM软件进行数据离线处理,比较两组受试者不同刺激条件下V1、V2、V3区皮层激活情况。结果:与正常受试者相比较,屈光参差性弱视V1、V2、V3区皮层神经元激活水平在不同刺激条件下均降低(P<0.05),V2、V3区降低比V1区降低更加明显。所有受试者在不同刺激条件下视觉皮层均有激活,但是对不同刺激条件进行比较时激活情况存在差别。空间频率在0.4、2cpd时,时间频率为8 Hz的刺激引起的视觉皮层BOLD信号变化比6Hz时的变化更加明显(P<0.05);空间频率在8、16cpd时,时间频率为6 Hz的刺激引起的觉皮层BOLD信号变化比8Hz时的变化更加明显(P<0.05)。 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纹状皮层和纹旁视觉皮层均存在功能障碍,但以纹旁视觉皮层功能障碍更加明显。视觉皮层对不同空间频率刺激图像存在不同的时间反应特性。
关键词:屈光参差性弱视 功能性磁共振 频率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实验性屈光参差对立体视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会议投稿: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视功能评价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