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翼状胬肉头部前缘“卫星灶”临床及超微病理观察 |
|
作者:刘海霞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湖北省武汉解放大道1095号)430030 点击数:1990 更新时间:2008/2/15
|
|
翼状胬肉头部前缘“卫星灶”临床及超微病理观察
刘海霞 张虹 项楠
目的 研究者在临床上观察到部分病人在翼状胬肉头部前缘存在灰白点状“卫星灶”,本研究旨在探讨“卫星灶”的超微结构及其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裂隙灯下观察“卫星灶”的有无并计数。按性别、年龄、职业性质、胬肉的发病时间、胬肉充血程度、胬肉头部大小进行分组。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取帽状带和“卫星灶”组织块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翼状胬肉患眼62只,34眼检出“卫星灶”,总的发生率为54.8%。“卫星灶”的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发病时间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充血程度、不同工作性质、不同头部大小组间“卫星灶”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充血重组、偏室外工作组,头部大组“卫星灶”的发生率高。充血程度和胬肉头部大小与“卫星灶” 的数量成显著正相关,而发病时间与“卫星灶” 的数量无相关性。卫星灶和帽状带的细胞在电镜下一方面具有纤维母细胞的特点:发育良好的高尔复合体、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另一方面具有平滑肌细胞的特点,胞浆内有密集的微丝束和密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这些细胞SMA染色阳性。结论 构成“卫星灶”及帽状带的细胞是肌纤维母细胞,可能是在翼状胬肉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细胞成分,“卫星灶”的存在与否,以及其数量的多寡可以作为评价胬肉活性程度及生长速度的新依据。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白细胞介素-1在诱导人角膜上皮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2中的作用 下一篇会议投稿: 准分子激光系列角膜屈光性和治疗性手术联合治疗角膜中浅层混浊的研究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